据谢彦信所说,是谢老太爷把三兄弟叫到书房里去的。
据说,谢老太爷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让三兄弟分家的。
他呢,也说了下他的想法。
那就是分家不分住。
就是谢家的那些家产先给三兄弟分了。
但大家伙呢,还是住东府这儿。
每年呢,三兄弟交一定的生活费到公中,来维持公中的一切开销。
谢老太爷还表示,给三兄弟三天的时间,和家里人去商量商量。
还有别的有什么要补充的,到时候,可以一起提。
谢若宁咬着筷子听着,觉得谢老太爷这主意其实挺不错的。
因为谢老太爷在,所以,哪怕真有人觉得不公平啥的,也不会闹上公堂。
怎么着自家就能解决。
三房吃亏呢,估计是会吃亏的。
也就是银钱方面。
但是能和气解决是最好的。
而且真分了家,到时候,他们也有理由搬出去住。
比方说,方便谢若慎上下班,搬去离金翎营不远的宅子去住。
虽然暂时还没宅子,不过,咱有银子,买就是了。
谢若宁转了转眼珠子,想着明天一早就让人出去,和何家老大说,让他帮着找金翎营附近的宅子。
不用太大,两进就可以了。
他们也就平时居住。
谢若敏也好,她也好,哪怕是谢若慎,嫁娶肯定都还是要在老宅里进行的。
只要谢老太爷夫妻在一天。
对于古代要怎么分家这种事,谢若宁是不懂的,因此,她便乖乖听谢若敏和谢彦信分析起来。
听谢若敏说,好像也不是只有东府在商谈分家的事。
好些人家都有在谈,谢氏族人特别多。
据说好几家已经是摆上议程了。
所以,这些日子里,代族长和几位族老还有公证人,都挺忙碌的。
一方面,他们要招待上门来的族人。
另一方面,得秉公办理不是?
特别是代族长,据说压力还挺大的。
人家媳妇已经放话了,说谢绝一切族人的应酬。
除了去已经决定好日子分家的人家家里。
别的时候,他不会和任何的族人有过多亲密的私下接触,喝酒吃饭。
在有些人看来有些不近人情。
不过,更多的族人倒是觉得,这次的族长倒是选对了。
一来年轻力壮。
二来,能秉公办理自然是最好的,谁都不想自己吃亏的。
很快的,便到了东府分家的日子。
让谢若宁感觉到奇怪的是,不见族长,族老还有一些公证人。
经谢若敏解释才知道,原来,倘若父母都在的分家相对简单些。
一家人商议完如何分家之后,到时候签字画押,族长和族老们帮忙签个字。
然后他们上交一份协议给族里,由族长和族老们保存就行。
谢家东府的大宅不分,谢老太的陪嫁,三房各自的女主人的陪嫁不分。
分的也就是公中的一些田地,还有一些古董罢了。
听了谢老太爷说起来,谢若宁才发现,东府的家底其实很薄啊。
至少和西府比起来,西府哪怕欠了外债,可古董方面,还有田产方面,还是比东府多些的。
由于家产不多,所以,分家也很快分完了。
也是按照惯例,古董的编号和庄子的田契根据价格分成三等份。
然后让兄弟三人抽。
到时候,根据各人抽的,去库房拿古董。
田庄的话反正大家有时间去交接和接手就成。
由于谢老太爷夫妇还在,所以三兄弟每个月倘若住在老宅的话,除了交到公中一定的银子,还得给二老生活费,养老费和孝敬。
而根据谢老太的算法,她吃穿还好,只不过侍候的人多,所以,她一个人一个月的费用大概是100两左右。
至于谢老太爷则少多了,大概一个月的费用是30两左右。
大管家刚说完之后,谢老太又表示,30两那只是最基本的。
毕竟,平日里谢老太爷总要出去应酬交际喝茶啥的吧?
所以,算宽裕点,也算100两吧。
总不能说老爷子哪天没生活费了,再来向几个儿子要吧?
更何况,他们夫妻年纪也大了,补品啊,补药啊也少不了。
两人两百两,真的不算多。
谢老太说完,谢老爷子是深深的看了自家媳妇一眼,在心里叹了口气,不说话。
谢若宁心道,这还真够宽裕的了,平常人家30两就够一家五六口过小康生活了的。
而且还是一年!
他们老两口的,一个月都赶上人家近十年的生活费了。
也不知道吃穿上用啥。
不过,二老算2400两,倘若三房人分一分,一房也就八百两。
也不是不能接受,只不过,倘若答应得太快,让谢老太误以为自己很会赚钱就不好了。
因此,谢若宁首先垂下了眼睑。
谢若慎父子一听那银子,心不由得往下沉。
他们父子的月银以前每个月都上交到公中的。
但是,两父子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是不超过一百五十两的。
当然,这是明的收入。
虽然像谢彦信在国子监偶尔还有外快,润笔费诸如此类的。
但这些都是不上交的,全部是自己的私房。
至于像谢若慎,每个月也会有一定油水。
虽然不多,但也是自己拿下了的。
但是哪怕再多。
父子二人明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