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娘如遭雷击,对于家里人,她恨过,怨过。但认真说来,在朱氏还未进门之前,家里虽穷,但日子过得还是挺和睦的。
她爹迂腐,但对家里尽心尽力,每月所挣之钱,一文不少拿回家做以家用。经常一身文士衫多年不换,即使破了,也是让娘缝缝补补再穿就是,就为了让家中妇孺几个吃饱肚子。
而她哥从小被她娘宠坏了,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读书也不行,成日游手好闲。不过她哥还是很护她和姐姐的,没少因为姐妹二人和人打架。长大后,有时候得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从不会独享,而是拿回家同两个妹妹一起分享。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变的呢?
大抵就是她哥一直娶不上媳妇的时候。
苏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可若想娶个媳妇,且不提给女方家的聘礼,操办喜宴等等,都需要银子。家里这么多口人吃饭,就靠着他爹一份银子,哪会有剩余。
那两年,她爹她娘愁得日日睡不着,娘总是以泪洗面,爹也是愁眉紧锁。只有她哥还是没心没肺,觉得晚几年再娶也没什么。一直拖到她哥快二十,而姐姐也到了可以说亲的年龄,家里才动了嫁女儿,顺道给儿子娶媳妇的心思。
后来她姐说给了姐夫,从姚家拿了聘礼,扭头给她哥订下了朱氏。大哥和朱氏成亲后,次年姐姐嫁去了姚家,而从那个时候,她的日子才开始难过起来。
朱氏性子拔尖,嫁进来没几日就要管家,她娘是个软绵性子,也是稀罕媳妇,就容着她。
朱氏好吃懒做,可使唤人却是勤快,她被使唤的团团乱转。她哥看见了,起先也会训斥朱氏,可朱氏却不是个会让人的,闹了两回,她哥灰溜溜去岳家接媳妇回来。背地里,她娘偷偷的跟她说,让她让着些朱氏,反正没两年她也要出嫁了。
想起以前的事,瑶娘忍不住泪盈满眶,拿着帕子抹起泪来。
晋王蹙起眉,想要说哭个什么,但料想那朱氏肯定没少给她苦头吃,所以她才会哭成这样。心中更是生恼,伸手将她拉了过来:“她即惹了你,那就换掉。你不管,这事本王来办。”
*
晋王素来办事果断,本来他对姚苏两家人的安置已经有了章程。这边和瑶娘通了气儿,次日就命福成去办了。
“殿下如今就是这么个意思,也是思及苏侍妾诞嗣有功,当得福佑家人。当然若是您二位还有别的章程,王府这边会命人送尔等回乡的。”
之前福成来了,把姚苏两家人都请了过来,将晋王的意思表述了一番。
晋王的意思是让两家人入京落户,住处由王府来安排,差事也各有准备。给姚成安排的是顺天府巡捕营的班头,虽从捕头降为一个小小的班头,可这里乃是皇帝脚下,一个小班头也不是林云县的捕头可比的。
至于苏家父子,晋王让人找了家学馆,让苏秀才去坐馆,还是干老本行。而苏玉成也被安排了差事,在五城兵马司当街使。
说是街使,其实就是个小吏。五城兵马司掌外五城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火禁等事,算是和顺天府的巡捕营交叉管理着外城各项事务。救火、巡夜、摊贩占道、盗贼扰民等街面事务,都归他们管。
虽是福成话有两可之意,可姚苏两家人不可能不答应。
就好比这苏家,本是还在发愁回家后日子怎么过,如今有这么好的事从天上掉下来,真可谓是意外之喜。苏秀才也就算了,在林云县坐馆,来京还是坐馆,可苏玉成能从民变成吏,也算是大翻身,明摆着就是晋王刻意施恩。
而于姚成来说,他本人也不是没考量的,人往高处走,背靠晋王这座大山,别看现在是个班头,谁知道以后会是怎样。
怪不得人人都愿意攀高枝,因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人诚不欺人也。知道些内情的姚成,心里如此唏嘘道。
唯一不好的地方,大约就是两家人要背井离乡。不过在这么多好处面前,这点小事也不算是为难了。
就在两家人陷入惊喜之时,福成在给了甜枣之后,冷水也泼了下来。
“京中不比他处,尔等当谨慎为之,切莫在外面拿着晋王府当招牌,招摇过市,惹是生非。是时坏了殿下的名声,不用旁人处置,殿下也不会手软。还望尔等切记,莫为家中招来祸事之余,牵连了让你们得到这一切苏侍妾。”
“福总管还请放心,我们一定谨言慎行,不给殿下找麻烦。”姚成和苏秀才对视一眼,由姚成出面道。
福成点点头,便离开了。
之后,瑶娘又出了一次面,和姚苏两家人道别。
其间吴氏曾提过想见见两个外孙,瑶娘却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都这样了,还用明说么。
姚苏两家人能有今日之福,明摆着就是为了补偿瑶娘的,因为她的两个孩子被那生不出孩子的王妃抱走了。
吴氏出门上了车后,还在哭,哭可怜的女儿。
她狠狠地拍了苏玉成两下,嘶声道:“你要给我争气,争气!你若是再不争气,你怎么对得起你妹妹!”
苏玉成垂头丧气地捂着脸,狠狠地道:“娘,你放心,我一定争气,一定不给瑶瑶添麻烦了。”
朱氏见得这一出,嗤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