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消息传来,目前仍然居住在大安宫里的太皇,一堆小老婆为了抢这个镜子打开了花了,太皇不得已之下,决定谁伺寝谁就能用一天,结果当晚太皇就被一堆小老婆组团刷了副本;哎,那么大岁数了,到底是造反出身的人,身体就是好。才十四五岁的太子就没这方面的烦恼了,自己把玩了一阵,就送进后宫献给了皇后,皇后凤颜大悦,甚是高兴,对太子赏赐颇丰······
李恽是东西送出去了就不管了,反正又不是自己用;趁着皇帝下达了放风的圣旨,想自己出去买个宅子或者修一个,置办点产业,好支撑自己的赚钱大业。王福想在城里买的,李恽不同意,在城里老有人盯着,干点啥都不方便,万一那天自己做噩梦惊着了,想造个炸弹玩,在城里动静太大,还是决定在城外选址。
龙首原之类的地方就不要想了,皇帝睡着了都眯着一只眼盯着的,谁敢提出来不说立马杀头,皇帝肯定会怀疑你的企图,调查你一番是免不了的。李恽想找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既能建宅子,又能买田地的地方,干啥都方便。王福根据李恽的要求,最终选定在光化门外不远的魏家村,有山有水还有湖,离着长安城门也近。
隋末的动乱以及后来贞观初年的关中大旱,再后来贞观四年征东突厥又抽掉了大量的关中子弟,因此直到如今的贞观六年,关中的民生才慢慢的开始恢复,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土地闲置,官府是极力的鼓励人们多种地的,所以地价也就那么回事,李恽当然不能买到自己名下,以王福的名义买了一百亩口分田也不过二百贯钱,京兆尹派来的人,被李恽和王福连哄带吓的,还多给了一座荒山,连带着湖边没人要的五十亩沼泽地也一并送了,不计入统计的哦;看在你这么好欺负的份上,李恽和王福,又跟他要了两人的永业田,反正土地那么多又没人种。
不去理会京兆尹属官那抽搐的脸,李恽回身看自己这五十亩官方称呼的沼泽地,实则是上好的水田啊,唐朝是我国气候史上少有的稳定、温和时期。整个唐代,气候湿润,并且降水充沛,水稻原本只产于高温高热的南方,唐朝时,也开始北上。关中平原青翠的麦苗之间,出现了同样青翠的秧苗。但是唐朝初年,关中人还是更喜欢种植小麦,李恽决定把这五十亩沼泽地全部弄来种水稻,京兆尹的败家玩意,再过十年,你就知道这种田有多受欢迎了。
整个魏家村不过三十余户人,百来口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户,没有大户;里正是个壮实的汉子,可惜有只手少了半截,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府兵出身,受伤后蒙原来的长官照顾,回村当了个里正。李恽出门没有仪仗,但是身后那几条大汉的穿着还是深深的出卖了自己尊贵的身份,带着人过来给李恽这个十一岁的娃娃见礼;里正就姓魏,李恽问他叫魏什么,里正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爹就姓魏······
魏里正叫魏进,原本叫魏大,后来做府兵时长官给取了个这个名字;如今秋收刚过,村里人倒是得闲,站了一堆人在不远处参观这个刚刚加入进来的大户,看来自己修建府邸还是比较好雇工的。
王福打发人去城里买了几只羊和一些鸡鸭,在里正家里煮了,宴请同村的人一起吃上一顿,以后要经常打交道的,邻里之间还是要处好关系的;李恽看着这些人,感觉他们跟自己还是有距离感,也是,毕竟身份差距太大,在封建社会这种阶级差异是没有办法短时间填平的,也填不平,只能慢慢处了,日子还长呢。
煮的肉食也只是就这样吃,连盐都没几颗,这个时代主要吃青盐,李恽也不敢多吃那个,自己现在又没去弄那种洁白的盐,只能将就吃这顿没滋没味的饭食。村民们包括那个里正倒是吃的挺高兴的,毕竟他们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肉。
席间,李恽跟村里的人提出,自己要在这里盖一座宅子,男女都可以来做工,工钱嘛,由王福跟里正商议好了以后通知大家,旬日一结。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响,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在农闲时能有钱赚是很难的,要么修墙补院、整理农具,在战时要帮着运送物资,平时还要服官府的徭役,好在今年还算是太平,前方没大战,官府也没有征发徭役,这个时候有个冤大头修房子请人,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
回到宫里的李恽,找工部的人要了份图纸,结果看得自己头大无比,没有趁手的笔,自己拿着个炭笔在那改的无比痛苦;还是没有人啊,自己一个王爷,整天的干啥都得事必躬亲,诸葛亮就是这么死的。
花了两天功夫,总算画出了一份自己满意图纸,两进两出的一个院子,四周围墙合拢,房屋主体是两层的,第二层还很现代的设计了类似于阳台的空间,没事还能坐个躺椅泡壶茶在那上面装文艺青年,可惜这个年代的茶,简直了;后院就是自己住的地方,前院院里还设计了一个池塘,养养鱼吃或者看,马厩设计在前院,单独的划分一个空间,这相当于后世的车库了;李恽甚至还设计了一个地库,类似于地堡那样的,本来还想在大门两侧加个炮台的,想起自己是个王爷不是土匪,这个年代也没有炮,就算了。可惜大门被王福让人修改了,进门的位置加了个照壁,也不知道这个是做什么用的,反正这个时代的人都是那样修的。
敲定了图纸,李恽和王福便带着图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