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太监确实是姓阿史那的。这个姓在突厥人那里是高贵的姓氏,一般是为突厥统治家族的姓氏。史太监原名叫阿史那达沙,是突厥部落一个小王子,而且当时突厥强盛,是欧亚草原上最强大的国家,控制着东西交通与贸易要道。
就算是对北周和隋也是处于优势地位,属于被拉拢的对象。而当时,这个迅速崛起的游牧汗国,在政治结构上还没有定型的可汗继承制度,汗室的争位内讧,加剧了草原游牧社会固有的分裂趋势,助长了小可汗或强大部落首领的割据倾向。西方室点密及其继承人达头可汗早就表现了明显的独立性,同时,东部突厥的几位小可汗也各自割据一方。
史太监他们部落就算属于沙钵略可汗一方的,也就是东部突厥,而且还是血缘很近的那一支。所以史太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还是不错的,无忧无虑的长到了十二三岁,麻烦才到来。先是突厥公认的首领佗钵可汗去世,各部族首领都加入争抢可汗大位。紧接着的开皇元年到开皇三年的一场大风雪造成草原上的大荒年,隋王朝趁机动员北方全部兵力出击塞外,卫王杨爽奇袭东部突厥可汗沙钵略得手,迫使对方往北方草原腹地躲避。
而突厥人没有一致对外的说法,西部突厥达头可汗趁机和隋朝联手,派出大将共同攻击沙钵略。但是当时的突厥强大而隋朝新立,且隋朝有让突厥东西两部自相残杀的心思在,因此隋朝接受了沙钵略的请和,并与之结盟。
而后隋朝大军南撤,达头可汗和沙钵略则开始单挑,突厥正式分裂。由于初期的时候被隋王朝突袭,史太监当时所在的部族被杨爽的大军冲击,他本人也不幸成了俘虏。对于这样的小王子,骄傲的卫王是看不上的,直接派人阉了准备送回长安去。古时候对待被俘的少年,多半是阉割掉的,比如后来明朝南征的时候就抓了不少少年,都是阉了以后送进宫里或某个王府去伺候人。
可怜史太监还没张开呢就丢了家伙事,好在当时兵荒马乱的让他半路给逃了出来。
史太监逃出来的地方很不错,大名鼎鼎的宝鸡。因为是逃出来的,加上刚刚被阉了没多久,身上还有伤,史太监当时只能顺着小路和河流跑。结果运气还是不错的,居然鬼使神差的跑到了法门寺。
当时法门寺的和尚收留了他,并给他养好了伤。本来此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史太监本人却极度的想要复仇,被人弄成这样还不报仇就没什么活着的意义了。此庙又有武僧的,可以传授武艺,史太监就想着在此地学艺,完了回去报仇。
但是当时少年心性,人家问他学武做什么,他就直说是为了回去报仇,人家自然就不敢收的,还差点被赶出去。被拒绝了的史太监才学乖了,只是说学会了武艺回突厥报仇,这才留了下来。
而这个时候黄法曾已经跟着庙里的武僧学习了多时了。黄法曾家里是本地人,也是苦出身,家里生的孩子多,最小的他就显得有点多余,因为很有可能就养不活。父母为了他能活命,就把他送给了寺庙,就算是给大和尚挑水劈柴,好歹还能有口饭吃。而黄法曾运气不错,受到一个叫释德的武僧赏识,说他是练武的材料,给收到了门下,跟着习武。
而史太监的命运也是如此,释德见到了他以后甚至认为他的资质还在黄法曾之上,尤其是被阉了的身体,更能在武学上达到更高的成就。爱才之下也就将史太监收入了门下,甚至因为知道史太监身上肩负着家仇而特地准许他带发修行,不用剃度。
就这样,史太监如愿以偿的开始了学习武艺,两人也就成了同门师兄弟。
因为心里装着仇恨,史太监格外的努力,加上天资本就比黄法曾要高,所以反倒是后入门的史太监进步更快,甚至在两三年之后就超过了黄法曾。这让黄法曾很是不服气,憋着要超回来,双方都是在玩了命的学习,进步也都是很神速的,这让释德很是欣慰,欣慰自己遇到了两个好苗子。
而师兄弟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也时常切磋比斗,但是终归是师出同门,没有伤了和气,两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在的。史太监也以为自己这样努力下去,自己的大仇很快就能够得报,黄法曾也答应帮助自己这个小师弟去报仇,合二人之力,报仇不难。
但是史太监却并没有能够报仇,因为仅仅四年之后的开皇七年,有霍去病之资的卫王杨爽就死了,和霍去病一样,年仅二十四。史太监的报仇目标瞬间就失去了一半,但是史太监并没有灰心,而是将目标放在了另一个仇人达头可汗身上,依旧日夜苦练不辍,准备着复仇。
但是打击却再次降临,寺庙因为一尊药师琉璃佛而被司马元谦带兵毁坏,他们的师傅释德为了掩护二人冲出来也重伤而亡。史太监只能暂时放下自己的仇恨,和黄法曾准备先报师傅的仇,杀了司马元谦后再去报自己的仇。
于是,师兄弟二人准备前往长安,找机会刺杀司马元谦。结果两个没什么江湖经验的和尚,却很意外的走散了,黄法曾好歹是本地人,能问出路来并去找到司马元谦。虽然没有得到史太监的行踪,但是黄法曾认为他最终是会到长安的,也就没去刻意寻找。
可那边史太监就惨了,口音不对又不熟路,加之因为是带发修行,说是和尚却连个度牒都没有,可以说是在当时的隋朝境内达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一路东躲西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