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警花追我到元朝>俺冒泡吐槽了,一辆火车开过
,马驮着人几分钟怎么也能游上百米吧?那么大部分的河流直接就能骑马游过去,连革囊都不需要了。

革囊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马的游泳距离,而是携带更多的东西。

书中的渡江地点有两处,一处900米宽,一处700米宽。和其他江面动辄十里宽不同。

光看宽度,完全没问题。

可有个书友质疑说,江面越窄,水流就越湍急,很难渡过去。

这就是误解了。

江面窄的地方水流湍急,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此处不够深,深度和江面宽的地方差不多。

可如果此处很深呢?那就不会湍急。这是个很简单的几何物理,相信没有争论了。

女主为何推测元军会在这两处渡江?因为这两处不但很窄,也比其他地方深很多,所以水流不湍急。

好了,不到两里宽,水流又不湍急,地理条件没问题了。

完全可以渡过。

第二个书友又提出了军事上的质疑。他也认为渡江本身没问题。但军事上无法通过水师拦截。理由是动静太大,水师早有防备,会提前集结拦截。

这就是马后炮,或者上帝视角了。

元军是沿着长江北岸往西走的,这么大动静当然瞒不过,可瞒不过又如何呢?没有人想到元军是要去安徽渡江对不对?元军都是骑兵,又没有造船,翻山越岭的往西,怎么看都像是去四川。

就算水师发现了,也不可能跟着元军往西吧?水师的作用是封锁整个长江,不是跟着元军骑兵走的。元军骑兵往西,水师战船就往西集结?那元军骑兵往东,水师战船要不要纷纷往东边集结?

那不是马后炮么?水师知道元军骑兵不是去四川,而是突然停下来渡江?

水师分布在两千里长的江面上,就算某处水师发现元军骑兵突然渡江,是不是还要通知水师其他战船?通知到了,是不是还要开船过来?

江上风小,船的速度很慢,几百里水路,怎么也要几天才能到,加上通知的时间,一来一回最少七八天吧?根本来不及集合船队拦截。

根本就来不及。除非提前知道。要知道,历史上忽必烈是当天就渡过金沙江了。

书中,忽必烈的意图是男女主合作推测出来的,本身就是个推测。而且,推测出来时,元军已经快要渡江了,只有三天的时间差。

提前三天知道!这还是男女主推测出来的,水师哪里知道?

这几天的时间,身在临安的女主,要派快马去通知南京的水师大营,大家可以算算,杭州到南京快马要多久?江南可不是平原,六百里加急也要一天吧。

然后南京的韩韶还要调动战船,然后再往西拦截,两百多里的水路,加起来要不要两天?

这已经很快了。

所以,该书友所说的水师会提前拦截,根本不成立。

该读者还说,要是这样都能渡江,那还要水师干什么。好无语,宋朝为何会在南岸建立很多军镇?

革囊渡江毕竟是无奈之举,建立在江南空虚的基础上,倘若唐军在江南,你革囊渡江又有何用?江防陆军是摆设?

不就是因为江南空虚,岸边没有兵马,元军才革囊渡江的么?只有岸边没有兵马,渡江后才能从容修整,烤干衣服,恢复马力啊。倘若岸边有敌军,渡江不是找死?

书中的背景,不就是因为江南没有兵马防守,元军才渡江的么?五万乡勇还是崔秀宁从海东带过来的。

第三个书友的质疑就更让我哭笑不得。

他说,船上的水兵可以用长竹竿刺杀,可以开船撞击,元军根本无法抵抗。

问题是,水师装备几丈长的竹竿?水师能提前知道元军骑兵在这里渡江?还不是马后炮么?

书中说,当时已经集合了数十里内的几十艘战船。大家算算,就按照五十艘算吧,也才一千多水兵(长江战船都是中小型),元军渡江兵力是七万!

七万兵力,在三里长的江段渡江,大家可以想象,会布满整个江面,几十艘船一千多水兵,怎么拦截?拦截得了?

一艘船十五米长,五十艘船链接来也才七百多米长,怎么拦截三里长的元军队伍?有大量空隙存在是肯定的。

一千多人杀七万人,杀得过来么?

他还说,七万人无法在这么小的江面下水。

这又是没算账了。就算一人一马十平米吧,需要七十万平米。江宽900米,渡江长度1500米,已经一百多万平米了,装不下?

他还说开船撞击,一撞死一大片。你这是后世军舰么?还一撞一大片,古代船只在江中那个速度,那个机动性,能做得到?

这书友还说,在水中射箭是扯淡,根本无法平衡,需要扶着马脖子。醉了,蒙古兵能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上开弓射箭,是不是还要拉着缰绳啊?马在水中游,速度那么慢,上半身都在水面,无法射箭?

那国外比赛海中骑马,老外骑在马背上拍照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完全可以试试,你骑在一根木头浮在水里,能不能打弹弓?

对擅长射箭的人来说,这很难吗?不过是力量和准头差了很多而已,但绝对不是不能射箭。

说了这么多,俺想说的是,俺没有瞎写,是符合逻辑的,同时也是给那三个书友解释一番。希望个别老书友不要就此质疑了。

好啦,吐槽这么多,大家不要嫌烦。蟹蟹支持哦,安。

:。:


状态提示:俺冒泡吐槽了,一辆火车开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