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这些官职也分别对应了大汉的爵位。”
“队长、什长、团长都是没有爵位的,这些位置只要是四品以上的地方官员都可以随意任命,而在往上到了纵长,就不是单纯的任命那么简单了。”
顿了顿,曹操继续说:“纵长以上,除了需要四品以上的地方官员任命以外,还需要呈报朝廷,加以备案,经过朝廷同意后方才能当选纵长。”
“至于纵长之上,那便是军了。”
“军号一般都是以集结地的地名为军称,像你知道的荆州军、西凉军、皆是如此;甚至还有些小诸侯势力不足一州之地,干脆就以县名为军称,像渤海郡军、安邑县军;从大到小,强弱一目了然。”
“而统帅一军之将领,大汉规定,必须要七品以上的将军才可担任;所以,若想统帅一个军,不仅仅需要出类拔萃,还要有天子册封,国家承认方才能担此大任。”
“可是这跟分裂营寨又有什么关系呢?”
好奇的追问,凌冽看着曹操。
后者接着解释:“说起此事,便要从各镇诸侯心怀鬼胎开始了。”
“一来现在天下仍然是大汉的天下,无人敢公然造反,二来此举延续百年,十分便利。”
“若要判断一个诸侯的兵力还有势力,看他手下有几个军、军的前缀是什么即可,强弱一目了然不说,也能彰显诸侯的身份和地位。”
“比如曹某此次前来会盟,手下有三万精兵,按照纵队规模,分成三个营寨,方便盟军统计与清点排查。”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经过曹操的细心讲解,凌冽恍然大悟。
这编制不仅仅是各镇诸侯彰显势力身份的标志,也是统计还有排查军队的重要手段。
毕竟我想知道自己有多少兵马、现在的实力有多强。
瞧瞧自己有几个军、几个纵队不就完了吗?
比如先前凌冽遇到的张鲁、各郡世家甚至黄巾贼、土匪强盗。
他们的编制不就是仿照大汉编制自纂的吗?
但由于他们的兵员过少,又没有四品以上的官员统报以及七品以上的将军任职。
所以他们说是有好几个纵队,好几个军。
其实总兵力还不过几万余众。
至于那些所谓的将军就更好笑了。
他们就跟凌冽身上的讨贼将军似的。
属于私下县官册封,论品级,连九品都不如!
毕竟,县令不才九品吗?
现在曹操他们尊称凌冽一声凌将军。
完全是因为后者的身份地位已经到达那个高度了!
虽然像袁术等人并不认同。
但不可否认的是。
凌冽已经有资格跟他们平起平坐,只是缺少一个官方的名分罢了!
而说起官方。
这套由大汉编纂的军队分布相比于桃源村的编制来讲。
就有些繁琐了。
队长、什长、团长、纵长、将军。
其中的晋升的方法更是繁琐无比。
尤其是爵位。
大汉的统帅一旦跟品级挂上钩,那这个军队的性质就变了!
一些明明才华横溢的统率因为没有官职而无法发光发热。
反倒是一些溜须拍马、整天想着如何跟主公奉承的饭桶们得益于品级被受到重用。
著名例子。
潘凤、俞涉。
此二人堪称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上位的官方教材。
反观桃源村。
得益于现代记忆还有桃源村本身的设定。
它的官阶设定就很明确了。
以虎贲军为例。
十名民兵为一队,设队长。
三百名—三千多不等为一营,设营长。
三千—上万不等为一军,设军长。
这样的设定,大大减小了军中晋升的繁琐不说。
凌冽还定下了一条死律。
那就是军中晋迁,战功来升。
没有战功,别想上升!
这样的晋升制度,大大的杜绝了一些无能之人统率军队的陋习。
且桃源村虽然自己也在做爵位的设立。
但凌冽却说过,爵位断然不能跟军功所相提并论!
军功是军功,爵位是爵位!
一名民兵打了胜仗,他获得了爵位。
可这并不代表着他就能在军中带兵打仗!
爵位的设定,是凌冽为了表彰民兵们特地准备的。
获得爵位之后,凌冽也会从其他方面。
比如房子、田地、钱财等等各个方面去奖励民兵。
但这些,绝对不包括职位!
民兵想要晋升队长、营长、甚至军长。
只有一条路。
打出来!
如此一来,桃源村便能极大杜绝饭桶统兵的情况。
否则若按大汉的品级来奖励职位的话。
那假设一个因为种地而获得品级的百姓,你给他一个团、一个纵队。
他会打仗吗?
你还不如分他两块地让他继续种地更划算呢!
所以说,此等陋习,凌冽虽然知道它是大汉官编,却并不准备效仿。
桃源村的虎贲军、就是虎贲军。
凌冽绝不随波逐流。
当然,这么做并不是凌冽想标新立异。
其原因一来是桃源村的编制更完善,二来也是他不想太早暴露自己的真实实力。
毕竟这帮诸侯,说不好听点日后都是凌冽脚下的绊脚石!
桃源村的编制越复杂,越跟他们不同。
日后交战之时他们就对桃源村的兵力越是捉摸不透。
反观他们这群自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