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子午春秋>第588章中行吴灭鼓

前面说过,鲁昭公十五年,中行吴攻克鼓国后曾将鼓子鸢鞮押解回晋国。

鸢鞮在晋国过了两年囚徒生活,后来晋昭公看到他真心归附晋国,而且害怕鲜虞吞并鼓国以威胁邯郸,于是就让他复位了。

鸢鞮复位几年之后,一方面不堪忍受晋国人的贪求无度,一方面又经不住鲜虞人的拉拢引诱,他便断绝与晋国的同盟关系,再次投鲜虞的怀抱。

晋国人见白狄国叛晋的根源在鲜虞,于是制定了进攻鲜虞的计划。但是计划形成了却没有人去执行。这是因为鲜虞过于偏远,而且国力强大,战事必然旷日持久。如今晋国的政权由大夫把持,氏族间关系错综复杂,军队都由家族私甲组成。

大臣一旦出征,其在国内实力将大为降低。晋国人都是唯实力论,这样一来,将领就等于为了外部不确定的利益,而放弃国内确定的利益,并给自己的仇家提供了可乘之机。结果大夫们一致认为,把担子推到正在救援宋国公室的中行吴身上、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中行吴在宋国时就收到了命令。他心里大骂同僚们“无耻”,表面上却表示服从君命。他回到晋国以后对君臣们说,晋国根本就不需要出师对鲜虞作战;晋国的目标是鼓国,把鼓国灭掉就达到目的了,而且灭鼓根本不用出动晋军。

卿大夫们都吃惊地长大了嘴。他们都乐意见识一下,这位浓眉大眼、从不吹牛的“太行之虎”怎样不动用军队就能消灭鼓国。

中行吴在家中做了短暂停留,然后带着儿子中行寅和家族君队,匆匆穿过太行山到达邯郸。

古时太行山以东、从鼓国到邯郸一带的平原被称为“东阳”;鼓国是北燕国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了燕国与中原贸易的集散地。

东阳地区是华、狄混杂之地,经过几百年的战争与和平,两大民族已经逐渐融合。白狄不再把游牧当成主要生活方式,他们仿照华夏诸侯的模式,建立起国家,设立机构,任命官员,开垦土地,种植作物。华夏人为了日常生活方便,也效仿白狄人穿起短衣和裤子,甚至学会了骑马。分辨某个人的种族不再靠外表,而主要是靠口音了。

邯郸大夫赵胜是赵穿的后人,也是中行吴的女婿。他刚刚有了第一个儿子赵午,又看到岳父和舅子,表现得十分兴奋。

中行吴把晋公室灭鼓的决定告诉赵胜,要他组织一支贸易车队。

第二天,赵胜与中行吴等人穿着便装,来到邯郸街市上。城南有个规模庞大的运输市场。一行人进入市场,赵胜指着一个操着郑国口音,正和车老板们讨价还价的人说:“那人是卫国有名的大商人,往返于南北之间,做粮食和土特产生意。他和各地方的当权者都有交情,也包括我。”说完他便走过去,搂住那个商人的脖子。商人看到是赵胜,显得十分紧张,哆哆嗦嗦地说道:“赵大夫,我这次真的没有夹带玉佩!”

赵胜把他夹到僻静处松开手说:“我才不在乎你走私的那些破烂玩意。我有件好事照顾你:这次往返车队的费用我给你出,你只要把他们(他指着中行吴等人)带进鼓城就可以了。”

商人看看中行寅,又看看中行吴,说道:“这位勇士和赵大夫美丽的内子很像;那么这位老夫子肯定就是中行大夫了!你们要灭鼓,动用军队就可以了,也犯不着拿我这做小生意的虾兵蟹将当先锋啊!”

赵胜说:“我保证你回来时,车上装满了免费谷物,而且一个钱也不用你花。”

商人说:“那咱们就快走吧!为了中行大夫和赵大夫,冒点险又算得了什么?”

中行吴问:“你一个卫国人,为什么要冒充郑国人?”

商人说:“这里的车老板都讨厌卫国人,所以要价很高,但是他们喜欢郑国人。”

赵胜集合起一支军队,命令士兵化妆成运粮的车夫,中行吴等也混杂在其中。三天后队伍出发,军士们把盔甲和武器装进袋子,随便扔进大车里;大批士兵化妆成平民,远远跟在后面。

车队一路北上到达鼓国。此时鼓国南门已经封闭,城外修建了很多防御工事,对行人的盘查也更严格了。士兵们都很紧张,但是卫国商人毫不在意。他走过去,和一个防务军官拍拍搭撘,说说笑笑,又暗中塞给他一块玉佩,结果队伍就顺利地通过了关卡。

卫国商人说:“南门已经封锁,所有人得从北门进去。”队伍绕到城北,从一个叫昔阳的小邑进入鼓国。鼓人看到卫商带来一支比往常大得多的车队,都十分高兴。于是卫商在前面大手笔地收购粮食,邯郸人跟在后面大把地付钱。

晋人对鼓城内的情况并不熟悉,卫商则轻车熟路。他绘出一张城区简图,指出一些关键点,其中包括一些实权人物的住处。后来卫商还探听到,某天晚上某大臣家中将会举行一场盛大宴会,届时一些重要人物都要到场;中行吴决定在那晚动手。

城里城外都做好了准备。到了夜里,城里的士兵武装起来,杀死守卫,把城外的同伴放进来,士兵们入城后马上直奔宴会现场而去。中行寅带领最为精锐的战士冲进公宫,他们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再次活捉了鼓子鸢鞮。此时鼓国的兵力都集中在南城外,晋人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就占领了整座城市。

鼓国投降了,中行吴把善后事务交给副手涉佗,又一次把鸢鞮带回晋国;晋顷公没有


状态提示:第588章中行吴灭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