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山里的天气逐渐变热。尤其是卢西镇这地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地底下那封印的缘故,这一年的夏天,格外炎热。李旦倒不是很怕天气的变化,堂堂一个元神境大修士,早已不畏寒暑。
可卢西镇的百姓却耐不住了,镇上一热,就都往落星湖跑。有些年轻人,干脆在湖边搭起了窝,说是要住到夏天结束。
如此一来,李旦清净的日子,算是到头了。更要紧的是,地里的西瓜熟了,他却不敢摘。
总共两亩地的瓜,一个人吃吃,那是够的。要是全镇人都一起吃,不出一个下午,保证颗粒无收。
尤其是某些“年轻人”,既想吃瓜,还不想花钱买,贼得很。
所以李旦干脆就说瓜还没熟透,瞎吃有毒。反正大部分山民都没见过西瓜,还算好骗。
李旦的瓜田开辟在落星湖的南面,总共两亩地,先试着种一批瓜,看看手法生疏了没有。如果种的好,来年再扩大,做大做强。毕竟大山里头,只要肯干,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此时,距离那读书人离开这座天下,刚好过去三个月。
可读书人走得匆忙,留下了一大摊子麻烦事,这些日子,李旦就没消停过。
读书人离开的第二天,后昭国的大军便集结在了南山县。并以朝廷命官被杀为由,将整个卢西镇定义为了山匪。这效率,不可谓不快。
老百姓哪知道事情的真相,听说皇帝亲自派遣大军剿匪,家家户户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地为大军送行。
这样的场面,依然还在那白衣少年郎的算计当中。如果光看赌约,吕厚先的确是输了。或许,这也是他匆匆离去的一个原因。
输给妖族,丢人。
李旦为了搞定大军,只好装了回恶人,亲自现身施展神通,以元神搬运之术,弄来了一座几十米高的小山,亲自砸在大军的必经之路上。
终究是些凡夫俗子,哪见过如此骇人的手段?大军于当天便折回了南山县,并且八百里快马加急给朝廷送信。三日后,由各州兵马集结的剿匪大军,便按照朝廷下达的旨意,各自回家了。
期间为了以防万一,李旦还去了趟天河宗。裴天河这位老神仙早已不知去向,估摸着早已离开后昭国境内,倒是个聪明人。
解决完朝廷的问题,李旦又花了整整三天时间,从洪州府“请”了一位教书先生。这些个读书人,一听说要去深山里头执教,是个个把头摇成了拨浪鼓,给多少钱都不成。最后没办法,李旦便强行“抓”了个穷秀才。
秀才姓洪,名帆,尽管才二十岁,却已经是个落第了三次的倒霉蛋。小小年纪就得了秀才功名的他,也曾以神童之姿,轰动过整个洪州府。可在那之后,不管秀才怎么考,都是个名落孙山的结果。
李旦也是偶然的一个机会,在喝酒的时候遇见此人的。当时的秀才,正被人从小酒馆里往外赶,原因是欠了好几个月的酒钱没银子结账,还被狠狠揍了一顿。李旦看不下去,便替秀才付了钱,本以为只是萍水相逢一场,不料还真碰上了个“有缘人”。
得知洪帆是个秀才后,李旦便有了请他回卢西镇,接替“孔先生”教书育人的想法。反正已经落第三次了,估计没什么当官的命。按照李旦的说法,你一穷秀才都混到没钱买酒喝的地步了,倒不如换个活法,指不定还有出头的机会。
一开始,秀才也是死活不从的,说什么读书人当心系国家,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兼济天下为己任,怎么能有避世的想法?
可在被李旦抓着往天上飞了两圈后,秀才也不得不低下那高傲的头颅。
毕竟惹谁都可以,绝不敢惹山上的神仙。
解决完卢西镇孩子们读书的问题后,李旦又以林青的名义,盘下了状元楼。毕竟大山深处,什么都可以缺,唯独酒不行。
吕厚先坐镇的百年间,卢西镇的百姓早已养成了每天喝酒的习惯。可以说,饭前饭后来杯小酒,已经成了山里人最大的消遣。
本来李旦可懒得管这麻烦事,奈何那读书人离开前,还特意交代了一下,威胁说如果不把酒楼经营好,他随时能在另一座天下,将请神符收回去。
没办法,李旦只好盘下了这稳亏不赚的买卖。思来想去,交给林青这“百事通”来经营,是最好的选择。
“李旦啊,还是你舒坦。成天待在这湖边小木屋,不光凉快,还有瓜吃。吕掌柜到底给你留了多少铜钱啊,跟我说说呗?”
入夏后,“林掌柜”一有空就往落星湖跑。名义上是找李旦这个幕后老板检验自己酿造的新酒,实则是惦记着田里的大西瓜。
当然,不光林青惦记,卢西镇新来的学堂“洪先生”,也十分惦记。
“林青兄弟此言差矣,俗话说财不外露,自己的家底,怎能告诉他人?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嘛。”
木屋外,洪帆斜靠在门梁上,挥舞着手中的破扇子,歉意的很。这三个月,穷秀才摇身一变,成了人人敬仰的“洪先生”。这种转变,当然是极有面子的事情。
三个月前的他,可都快要自暴自弃了。
不过春风得意的林掌柜,显然不会给他面子。
小爷我又不读书,膝下更是无儿无女,还能怕了你个弱书生不成?
“财不外露这种话就是放屁,穷人才怕抖家底儿,像咱李哥这等fēng_liú人物,岂是怕贼惦记的主?秀才你也是读书读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