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7尧舜禅让
尧不同意,说丹朱“不肖”(也有说不孝),“不足授天下”。大家改推舜。尧说舜我听说过,据说是个大孝子。到底这个人怎么样,我要亲自考察一下。

他把他的俩闺女嫁过去贴身考察。女儿们回来说,舜的确是个好人。通过了品德考察,尧提拔舜做官,进一步考察他的工作能力。舜在哪个职位上都能干得有声有色。考察了三年,尧决定把帝位传给舜。

尧对众人说:“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所以“终不以天下病而利一人”。不能让丹朱一人满意而天下愁苦。尧毅然放弃自己的儿子丹朱,把帝位禅让给舜。

不过也有说法尧舜并非禅让而是“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也就是说舜是通过政变上台的。这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尧当年就是靠政变上台的,诸侯能把尧推上台也能让舜取而代之。关键看诸侯支持谁。究竟是禅让还是政变在没有考古证据之前都不能断言。只是大家都倾向于禅让之说,因为这不仅是大家公认的正史《史记》给出的说法,也是大家相信上古时代民心淳朴,尚贤使能,允恭克让。

尧让舜摄政,自己退居二线。28年后尧去世,舜正式登上帝位。

舜比尧做得更好,上台后整治吏治,把民愤较大的一些官员流放,重新提拔了一些比较能干的官员。他让水利专家禹负责治水,让种田能手弃(后稷)负责农业,让聪明仁厚的契负责教育,让公正无私的皋[go]负责刑罚,让擅长畜牧和狩猎的伯益负责山林。同时舜规定了按政绩考核进行赏罚的制度,激励官员们做好工作。

他的官员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其中禹治理水患政绩最为突出。

水患频发是历代天子最为头疼的事情。洪水一来,田地村庄瞬间化为乌有,百姓沦为灾民。尧在任的时候让鲧[gun]去治水。鲧用堵的办法治理水患,筑高堤坝挡住洪水。但是这个法子并没起到作用,洪水冲毁堤坝造成了更大的灾难。鲧劳民伤财一事无成也连累了尧的名声。据说尧因为自己用人不当引咎辞职让位给舜。

舜让禹去治水。禹是鲧的儿子。但舜没有因为鲧治水失败而不敢启用禹,相反给了禹充分的信任。而禹也的确没辜负领导的信任,一心扑在工作上,十三年如一日坚守抗洪第一线,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采用疏堵并用的办法治理水患,该堵的堵,该疏的疏。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疏通河道上面,设法让洪水安全过境。他带领大家拓宽河道加大泄洪能力或者挖掘新的河道分流泄洪。河道经过他的重新规划,洪水爆发时再不用担心泛滥成灾。

禹一段一段地治理,奋斗十几年,终于解决了水患。黄河两岸成千上万被水患所害的百姓回到家乡恢复生产和生活。天下为安,无不称颂。百姓亲切地称呼他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

后稷被称为农神。皋陶被称为狱神。这说明他们的工作做得也很出色。伯益和契等官员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总之舜任命的官员都很能干,说明舜非常知人善任。

大禹治水有功得到舜的垂青。舜仿效尧在死前就把帝位禅让给了禹。但禹推辞不受,力荐舜的儿子商均。但诸侯不认可商均,都拥戴禹。禹推辞了三年推不掉,只得接受了天子之位。

这里也有不同说法,否认禅让的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就说过:“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认为禹是弑君上位。上古时期没有文字流传,有些事真的很难说清,只能寄希望于考古了。

黄帝和颛顼、帝喾、尧、舜、禹被称为“五帝”作为明君的典范。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状态提示:7尧舜禅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