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1517出岐山

公元230年——244年 诸葛亮七出岐山。魏国曹睿死,曹芳继位,曹爽、司马懿辅政。

曹睿下令西征蜀汉作为报复。诸葛亮闻讯亲赴前线指挥应战,但等了好久不见魏军到来。原来魏军遇到大雨道路泥泞难行,半道又回去了。诸葛亮虚惊一场。

这场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大雨霖三十余日,伊、洛、河、汉皆溢,岁以凶饥”。黄河以及黄河的支流伊河、洛河、汉河洪水泛滥,黄河流域,尤其是关中地区,爆发饥荒。

孙权趁魏国遭灾出兵合肥。衮州、豫州魏军闻讯增援。孙权攻城不克,只得退去。

雨停之后十个月滴雨未下。先涝后旱,魏国灾情更加严重。

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依然是兵出岐山。

曹睿得到消息派司马懿前去应敌。

司马懿率军拦住诸葛亮的去路,据险而守,不与诸葛亮交战。诸葛亮令部队抢割当地的麦子,然后撤兵而走。

司马懿率军追击,但追而不击。诸葛亮见摆脱不掉便停下脚准备开战。司马懿立即抢占山头据险而守。诸将不知道司马懿这是啥打法,讥笑司马懿畏敌如虎。司马懿无奈,只得派军挑战诸葛亮,结果大败而回,损失了几千人。司马懿收兵回营,继续坚守,再不出战。诸葛亮对峙良久,粮食吃完,只得退兵。司马懿相信诸葛亮这回是真退了,派张郃领兵追击。张郃追上去斩获颇丰,但自己在作战时被流箭射中身亡。魏军失去指挥,只得收兵退回。

诸葛亮在这次战役中将木牛投入使用,随后又发明了“流马”。流马也不是什么高科技,有人考证那是一种细长的快船。

蜀军撤回,三年不出。在这三年里,孙吴不断袭击曹魏,让曹魏片刻不得安宁。

与诸葛亮相比,孙权跟曹魏拼智谋而非拼国力,寄希望于四两拨千斤。他在以诈降摆了曹休一刀后,又使出诈降计诱魏军南下。但魏军吃一亏长一智,只派出七千步骑兵南下接应降将。吴军将其歼灭,但战果不值一提。孙权见此计已经失效便开始想其他办法。

孙权以买马为名跟辽东的公孙渊(公孙康之子)拉上关系。时机成熟后,他派出使者带着金玉珍宝从海上赴辽东,以封王为诱饵,让公孙渊与之联手夹击曹魏。曹睿得到消息立即派兵讨伐公孙渊。公孙渊不敢与曹魏为敌,杀掉东吴使者,把他们带来的财宝留下,把他们的脑袋送往曹魏。曹睿大喜,封公孙渊为公爵。而孙权人财两空气得吐血。

东吴依靠水军强大,多次沿水路北上袭击曹魏的城池。曹魏步骑军强大,索性放弃水边的城池,在险峻的地方建造新城,引诱吴军来攻,然后包抄他们的后路,逼吴军在陆地上决战。

吴军曾远离岸边二百里进攻庐江(安徽合肥庐江县)。魏将满宠弃庐江不救去包抄吴军的后路。吴军发现不妙,抢在满宠之前逃回船上。

公元233年,孙权亲自带兵来打合肥。到了这才发现,合肥已经挪到远离岸边的地方。孙权不敢上岸,撤走又觉得丢人,滞留水上二十天。最后他决定上岸阅兵,炫耀一下兵力再走。魏军早已布下伏兵等着抄吴军的后路,见吴军上岸转了一圈准备走,发起进攻。吴军腿脚慢的被魏军歼灭。

孙权无计可施便暂停了攻势,等待时机。

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这次北伐诸葛亮足足准备了3年,并且约上孙权一起夹击曹魏。

诸葛亮这次北伐,兵出斜谷道。他之所以选择斜谷道,是因为斜谷道有一条河连通汉水和渭水。他把流马投入使用,解决了物资运输问题。山路虽然崎岖难行,但士兵可以轻装前进,倒也不至于太辛苦。

蜀军行至杀到五丈原(陕西宝鸡郿县西)被司马懿率军截住去路。司马懿抢占战略要地。蜀军与之抢夺被魏军击退。

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希望速战速决的诸葛亮送去女人的衣服激怒他。司马懿大怒,上书曹睿请求出战。

蜀将得知欣喜异常,以为开战在即。诸葛亮不喜反忧,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懿这样做无非是借皇帝的嘴压制众将而已。司马懿肯定不会出战。

果然,曹睿心知肚明,严令司马懿不得出战。

两军僵持一百多天。

孙权在魏蜀对峙期间率军十万攻打合肥。镇守合肥的满宠跟司马懿一样,据城坚守,拒绝出战。吴军要来攻城,满宠就让人从上风口往下扔火把,烧毁吴军的攻城装备。吴军久攻不下。

曹睿亲自率兵南下增援合肥。他派出一支佯军作势要切断吴军的后路。孙权最怕这个,赶紧撤兵回国。

孙权撤兵,曹睿放心了。他说:“权走,亮胆破,大军足以制之,吾无忧矣”。

果然,诸葛亮得知吴军撤走又急又愁,病倒了,不久死在军中。蜀军只能黯然撤回。

大将魏延不同意撤军,试图接管军队接着打。但是诸将服从诸葛亮的遗命,不理魏延撤走了。魏延大怒,率军堵截撤退的蜀军。双方爆发激战。魏延兵败被杀。自此蜀国再无大将。以姜维为代表的新生代将领成为蜀军的骨干。

据《魏略》记载,诸葛亮死前嘱咐手下,我死以后,小心守住国门,以后别再北伐了。但是姜维不听,数度北伐,最终拖垮了蜀国,兵败国亡。

诸葛亮死后,蒋琬代理蜀国丞相。蒋琬息兵休战,休养百姓,恢复因为诸葛亮连年北伐已经巨


状态提示:1517出岐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