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我掌盛唐>第063章继续变宝

李峥看了看依次摆放在山洞里的代耕犁,将之又规整了一番,便拿着百宝箱继续往下翻页。

他选中的第二件农具是明朝时期的“齿轮水车”。

水车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灌溉工具。最早的水车大约东汉时出现,又叫“龙骨车”。作为中国农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东汉末年的“翻车”。这一阶段的水车必须以人力踩踏来实现汲水。

第二阶段就到了唐宋时期。水车的发展,在轮轴应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能利用水力为动力,作出了“筒车”,配合水池和连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仅功效更大,同时节约了人力。

第三阶段就到了元明时期。由于轮轴的发展更进了一步,一架水车有一组至三组齿轮,从而发明出“水转翻车”、“牛转翻车”,这些齿轮翻车可以依风土地势交互为用。

至此,利用水力和兽力以为驱动,使人力终于从翻车脚踏板上解放。

同时,也因转轴、竖轮、卧轮的发展,使原先只用水力驱动的筒车,即使在水量较不丰沛的地方,也能利用兽力而有所贡献。

另外,则有“高转筒车”的出现,地势较陡峻而无法别开水塘的地方,也能低水高送。而元明之后,中国水车的发展便再没有多少成就了。

李峥接连点击这张图片,光幕阵阵闪烁,一架一架最为先进的明朝水车直接从百宝箱里弹出,依次排放在山洞里。

“天乖乖!”李峥看着一架架高大的水车,不由感慨,“这么大,绝非人力能移动……,嗯!让他们自己研究如何将水车拆卸成部件,运到该用它的地方后再组装去。”

李峥接着往下翻页,眼睛陡然一亮,他发现了一个可能会改变整个世界的物件——安装了橡胶圈的马车轮子。要知道橡胶树最早产生于南美大陆,直到19世纪末,在西方世界橡胶制品才开始运用于车轮技术上。

李峥惊叹道:“这个宝贝东西一旦亮相于世,那可是要引发科技革命的……。不行,我先把它保留一下,以后再拿出来吧!”由此他又想到了橡胶树的树种问题。

在他的印象里从南美引进的橡胶树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可以种植的,如果百宝箱里有树种简直太完美了!他连续翻页,终于找到了巴西橡胶树种。

可是李峥犹豫了:“我现在被杨国忠的虾兵蟹将四处追捕,自身难保,现在还不能腾出手搞我的‘特区’建设,我一定要强大起来,让敌人害怕,等我能真正立足大唐的时候便来一心一意推广这些东西,富强国家。嗯!就这么定了!”

李峥还是放弃了取出“橡胶树种”。

“还是不要一口吃成胖子,循序渐进才是正理。”李峥暂停了对农具的搜寻,转而开始在“生产物资”包里翻看起“农作物”来。

他最为关心的还是那些高产耐旱的农作物。无论李峥的“前世今生”都明白一个道理,虽说眼下在大唐盛世,正处在开元盛世之后的天宝年间,可是所谓的“盛世”并不能遍及全国,惠及所有的老百姓,贫苦人口依然大量的存在,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快要爆发之前的几年,大唐可谓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

在此情况下,如果能迅速将这些在未来才能出现在中国的高产农作物推广开来,那可会挽救多少没粮食吃的贫苦百姓的性命。

李峥带着这样的心思,在光幕上逐一翻看。“九宫格”里霍然闪烁着玉米的图片。

玉米,又名番麦,原产于南美洲,人们曾认为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玉米才在世界上传播开来。其实,中国引种玉米的时间要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不过那也要到了明朝时期。

玉米在传入之初,尚未列入谷物,而被视为“果属,以食小儿”。

一直到了清朝时期,玉米才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推广。这种高产作物确实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扩大了土地播种面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那么由于我这个神奇的穿越者李峥的出现,又由于我的百宝箱,玉米这种高产农作物将会提前到唐朝时期问世于我国了,就是它了!”

“嗒嗒嗒嗒……”李峥连续触动光幕,光束闪烁,无数的玉米棒从百宝箱里跃出,堆成了小山。

再往下看,李峥当然选中了“红薯”。

红薯又称“番薯”,原产于墨西哥、哥伦比亚等热带美洲地区,也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被引入中国的。这里还不得不提到一个名留青史的人——陈振龙。

当时正值明代万历年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发现了红薯不仅产量高,而且美味可口,便要引种回国。但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

于是陈振龙便和儿子陈经纶向当地百姓学习栽种方法,终于巧妙地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秘密带回国内。

有诗誉“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回国时,正逢当地冬麦歉收,春天大旱。于是夏日播种,秋获丰收,而后红薯这一珍贵品种,则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广泛种植。

红薯的生命力极强,不管是山岗还是沙石土,红薯对土地的钟情程度达到了不分贫富的境界。这种完全可以充当粮食的高产作物一旦提前问世,意义非同凡响。

当然引进红薯的故事李峥是没有研究过的,他只是一门心思的想把这种高产“救贫”


状态提示:第063章继续变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