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天下末年>第731章儒林

学子们离开了状元城,尽情释放着三日来产生的巨大压力。而在中央官署,却是数十位当世名儒,含辛茹苦的查阅着每一份答卷。

年岁愈大的蔡邕,亦是白了泰半发丝,端坐案前,趁着油灯,看着下面官员挑选出来的好卷。旁边是关中大儒马日,法家大贤法衍,还有韩融、左灵、王隆、宣等名士,皆仕于教学署。

大周目前诸寺、署、司间,若论名人最多的,无疑就是教学署了。不仅有着当世大儒蔡邕、马日、法衍、赵岐坐镇,还有着数十名汉朝降臣屈节于此。

当然,这些都是外人的看法,而韩融、左灵、王隆等人却不一样。他们确实是汉室重臣,周兵攻破安邑时,他们呢有的贵为三公,有的贵为九卿。

纵是如此,又能如何?

为大汉尽忠,以死明志?

不可否认,每一个王朝的坟墓,都陪葬着不少的忠臣义士。但那仅仅是其中最少的一部分,也许万人之中,方有寥寥数者。

至于说名声,他们能怎么办?

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要么死,要么就去教学署。

迫于周王淫威,身不由己的他们只能选择妥协。也或许心中还抱着身在周室心在汉的想法,也或许是感觉大周有着一统天下的机会,亦或者只是纯粹的想要教书育人。

总之,现在大周教学署的人员,比之大多数国朝公卿还要强上不少。毕竟,他们曾经也主导过一个幅员万里的帝国。

一群半头斑白的老人,不顾夜色渐深,饶有兴致的筛选着数量众多的答卷。

有时看到心中满意的答卷,也会露出会心的笑容。而有时看到那乱七八糟的答卷,忍不住都要骂两句朽木不可雕也。

时间丁丁点点的过去,不说这群老者,便是下面忙碌一夜的教学署掾属,都累得够呛。

当晨光照射到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坐落在中央官署的教学署,再度迎来了一批新的答卷。三辆马车,数十名甲骑相伴,停驻在署衙前。

随后,署衙内的文吏当即从马车之上,搬下十余个木箱,抬到其内。

主导教学署的蔡邕,在看到又有一批答卷送至,不禁皱起眉头。环视身旁几位友人,虽然兴趣博博,可面色间难掩一夜的疲倦。

“诸君,天色已亮,不成想今夜吾等居然彻宿未眠。眼下,还是先回去休息下,且待明日再做评阅不迟。”

“伯喈兄,太学院及上林学宫诸学子之才,直让吾等惊目啊。策题多有涉及,上达国朝军政,下抵民生律令。而诸子,却皆能所答,甚者犹有良见。”

韩融神采奕奕,丝毫不像是熬了一宿的人。对于两大国学学子的答卷,看的极为认真。不得不说,有些学子有了好的念头,写出来的却显得粗糙。不过,年纪轻轻,双十年华,这份圆润可不是说会就会的。

蔡邕回头注视韩融,言道:“元长,诸子之才学,老夫可比汝清楚。一群黄口小儿,除了高谈阔论外,还能有什么高见。纵是奇思妙想,经彼等纸笔,只怕也变了味道。”

“哈哈,伯喈兄当真慧眼也。正如贤兄所言,融这边正有一人答卷,兄且观之。”

“噢,这帮小子还有高见,能入汝韩元长之目?”

韩融嘴角一苦:“伯喈兄,融又非恃才自傲之人,哪能入不得啊!”

“且做一笑,元长莫要怪罪。”

蔡邕笑着摆了下手,与韩融继续说道:“元长,纵是有些良见,吾等也且待明日再行观阅,今日且散,诸君回去好生休息。明日,怕是要比今日还要繁忙喽。”

“如此也好,吾等养精蓄锐,再鉴良策。”

....

几位老家伙一散,署衙里的掾属、文吏们也是大松了一口气。略微整顿了一下衙中杂乱后,留下数人看管答卷,余者悉数回去休憩。

长安科举的完毕的消息,飞马连夜传到骊山。

骊宫内,高诚正召诸公卿议事。

所议者,仍旧是西北及西南的攻略。

眼看十月过去大半,马上就要进入冬季,雨雪一落,再行战事已经不可能了。南山那连绵不绝的山脉,再加上与之相勾连的巴蜀群山。一旦下雪,飞鸟难入。

战争是不可能继续下去了,而且刚刚传回的消息,益州内部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和谐。

赵韪手握重兵,盘踞在夺自叛军手中的犍为、蜀郡属国二郡国,还占据了巴郡郡治江州,驱逐巴郡太守赵。如今,俨然是要跟刘璋撕破脸皮,大打出手的意思。

也就是说,大周先前伐蜀,确实有些心急了。

不过,两人一时间能否打起来,犹未可知。因为根据传回来的消息,众人换位思考,探讨了大半日的功夫,都没有绝对的把握拿下对方。

再者,还有贾龙等人在峨嵋山盘踞,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整个针对于益州的部署,几乎全被一场心急的伐蜀之战给打光了。眼看着大周这两年之内,是无力南望了,也不知道贾龙、任岐能否撑住。

好歹也是主动投靠大周的人,大周就这样把人家给卖了,委实不合适。

“对了,段公,杨洪率领的义兵去了哪里,知道吗?”

盯着舆图,高诚问向段煨。

段煨沉吟了片刻后,指着玉垒山北部一带,言道:“不出意料,当是进了羌氐之地。刘璋和赵伟的兵马,都聚集到成都一带。杨洪等人莫说是在鹤鸣山了,只怕身在玉垒山周遭,都未必安全。毕竟,两三


状态提示:第731章儒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