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还有一系列其它的让神父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总督府居然公开倡导给予村民们的各种平等和自由,其中包括男女性别和种族等方面的平等对待的等等。
至于神父本人的传教活动,澳洲人根本没有对其采取任何的限制,跟大陆的官府相比,澳洲人的总督府根本就不干涉他的传教活动,也正因为如此,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神父已经在大垅湾水寨里发展了十几位天主教徒,在小万山岛的主要聚居地南台镇—既总督府所在地,也发展了十来个教徒。神父欣喜地发现,万山岛上的这些移民虽然宗族观念浓厚,但读书人并不多,由此导致儒教在移民中的影响微弱,再加上澳洲人有意或者无意地做法,让儒家的教义并没有成为“教化”民众的主流意识—--其实这一点让陈安德非常的焦虑,但是又无可奈何。
如今,神父通过圣保禄大教堂的捐赠,加上自己在澳门的化缘,出资在东沙滩码头附近的半山腰上建了一个木头的简易教堂——作为神父的布道兼生活住所。
总督黄磊甚至还请他到一个全部都是移民子弟的学校当老师,给孩子们教授汉字、算数以及法语,最后那个课程是总督大人本人也要过来当旁听生的,在神父的眼里,当老师的薪金很不错,安定下来的神父很有"小康生活的愉悦感
以上这是神父后来在在回忆录里写的内容。
卜弥格神父的汉语和汉字写得很好,对于这一点,岛上所有的穿越者都对神父很钦佩,尤其是看着神父手拿毛笔小篆,在宣纸上流利地写出繁复无比的繁体字时。
神父认为,澳洲人的汉字笔画相对简单,神父对此的评价是:这是一个汉字的亚种,可能跟日文同出一源,并且直言不讳地评论道——这说明你们澳洲人确实是源自东方大陆上的那个古老民族,但你们澳洲人仿佛已经跟自己的祖先文明已经渐行渐远了。
然后神父望着一脸懵逼的澳洲人听众们解释说,这大概是地理距离和时间上隔绝的原因,让你们"澳洲的汉人"发生了某些文化上的差异,神父认为,这是很正常的文化现象,神父自信地说,他自己觉得,其实澳洲人、高丽人甚至日本人都是源自大陆,只不过你们澳洲人、高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只在于跟中原母体分离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而已。
神父认为,日本人大概最早分离的一个族群——仅仅从文字和语言上就能看出来。
而澳洲人离开母体的时间应该是排在第二,至于高丽人,则最距离母体最近。
因为哪怕是在现在,高丽人在正式的文书、公共正式场合的文字甚至商店的招牌都是用正宗的汉字,高丽人的国王发明自己的韩语文字时,也就是在在明初而已,所以高丽语言里不少词汇的发音跟汉语很接近,其接近程度甚至超过广东福建的地方语言。
由此神父得出了一个让在场的穿越者们都哭笑不得但又确实无法反驳的结论:高丽人应该比你们澳洲人更像汉人,当然了,与日本人相比,澳洲人肯定更接近汉人,日本人则更次之。
尽管总督大人曾经非常激烈地不同意神父的观点,但神父能随便就举例出各种大量的文化、习俗、语言、文字甚至口语发音方面的例子来支撑他的观点,总督大人貌似在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他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证据和观点来推翻神父的结论,最后双方谁也没有说服谁……
让神父和黄磊之间的"学术讨论"被迫终止的,是来红楼的电报,这封电报委托黄磊找到神父,希望他能答应朱北国的请求,随船去一趟马尼拉,那时冰霜女神号刚刚离开新安城。
孙老在给黄磊的电报里说,根据澳门梁钟两家海商提供的情报,马尼拉滨诺都(宾南杜)的华人侨领——西班牙人任命的滨南杜华人社区的甲必丹——林汉祥,是卜弥格神父早年在澳门相识的熟人,神父居然是他的天主教启蒙者和洗礼者,也是林汉祥年青时间的的文化启蒙老师,朱北国希望,神父能随他去一趟马尼拉——朱北国让黄磊告诉神父,想通过他跟林汉祥的关系,把钟家和陆家的"两个亲戚——那对年青的夫妻安排到滨诺都的集市里,夫妻俩打算在滨诺都开一家茶水铺子,兼卖烧饼。
黄磊奉命这样告诉神父:这一对男女分别是钟家和陆家的亲戚,两人成婚后想在马尼拉讨生活,而钟陆两家是澳洲人的贸易伙伴,两家的当家人想到澳洲人有"千里传讯之术",所以委托朱北国发来电报,想请神父走一趟马尼拉……
钟陆两家还表示,事成之后愿意资助神父刻印一百套圣经——据说澳洲人那边已经答应给印了,另外还有丰厚的差旅之资,作为给神父的报酬……
神父听到这里出了片刻的神,他知道澳洲人最近开发出一种机械,是专门印刷书籍的,神父手里的学校教科书就是这个"澳洲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印的,据说是金属活字印刷,质量相当地不错,他曾经打算请这家公司给他印《圣经》,因为他通过黄磊打听到的印刷价格比欧洲古腾堡的还便宜一半!
然而黄磊还没有得到韩雨的确切回话时,朱北国的这个请求就先到了,听完黄磊的转述,神父稍微思考了一下便满口答应了,黄磊知道神,父并不是因为钟陆两家给免费印刷《圣经》和"差旅之资"的好处才答应走这一趟,这年头出一趟差哪有这么容易,这些好处恐怕还不足以让一个人远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