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背井离乡到在这里讨生活、做生意的汉人们会很快就会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地方跟家乡是两个世界,汉人们跟西班牙人做工、做生意,相对而言可预测且轻松,关于这一点,尤其是那些发财后回到大陆家乡后的商人们感触特别的深,而且他们如果把跟西班牙商人做生意的法则用在当地,那就会被小人、奸商和刁滑的官吏们整得倾家荡产,最终,这些人还是要回海外才能持续自己的生意。
普通汉人在马尼拉谋生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西班牙当局并没有限制华人的生意项目,没有限制华人从事各种手工业——相对于又懒又蠢的土著而言,手艺是华人的强项,有手艺就能立足,就能积攒家财……
再有,马尼拉是西班牙重要的环球航路枢纽,西班牙的环球航线从美洲据点——利马、阿卡普尔科起,横跨太平洋到马尼拉、在穿过马六甲或者苏门答腊海峡到好望角,再经过西非海岸的佛得角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塞维利亚港,马尼拉是这条航线上的补给和贸易枢纽站。
这里是贸易的集散地,也是资金的汇聚地,因此,是一个开拓者的天堂。
根据旧世界经济历史学者的统计研究,这个时代,全球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白银——基本上都是西班牙人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需要在马尼拉换成欧洲需要的各种货物,其中包括且不限于生丝、丝绸、茶叶、铁器、精炼矿石、药材和香料等等当地特产,而这些货物许多都是华人海商从大陆运来这里的。
勤奋的华商们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些货物运到马尼拉,再用这些货物换取西班牙银元,然后再把本地的稻米、木材和各种各样的土特产运往大陆,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所以马尼拉这个城市,对于勤劳聪明且节俭的华人来讲,就是一个淘金圣地。
除了生意机会外,第三个吸引华人涌潮般跑到这里的原因是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管治环境。
西班牙人对华人聚居区域内部的具体事务没有兴趣,除了华人不允许有武器外,做什么都行,西班牙人只管按时收税。
所以华人在这里还是相对自由的,华人甚至可以自己推举"甲必丹"——或者叫中国提督,从而实现“自治”,对自己的内部事务进行管理,而西班牙人除了找你要钱的时间外,平时是没有人管你的。
西班牙当局的这种对华人的自治状态也的确给予华人一定的生存空间——对比一下家乡的官府对商人的歧视和盘剥,这里的经商环境的确是相对好得多。
所以,在西班牙人对华人举起屠刀之前的日子里,尽管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限制,但相对于自己的家乡,马尼拉地区还能算是普通华人们讨生活的一个不错的地方。
这些年来,内陆战乱频频,所以不断有浙闽粤沿海的汉人历经各种磨难来到马尼拉,导致华人在这里的数量急剧膨胀,据郑家商队掌握的情报,实际上整个马尼拉地区的华人早就远远超过了十万人,因为还有不少华人融入了附近的土著部落,他们居然在能在丛林里凭借一把随身携带的锄头,就能在丛林里开荒种地造木屋,创造自己的未来。
而在涧内和滨南杜——后者是信奉了基督教的华人聚居区,这两个聚居区里既有"合法登记"了的、缴纳了人头税的华人,也有时刻躲避着西班牙包税人不缴纳人头税的华人,根据郑家信字商号掌柜的说法,三个吕宋华人里至少有一个是黑户,这些人根本没有在西班牙人的统计名册里……
朱北国在电报里警告说,显然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相对封闭而神秘的"异教徒"和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确实让西班牙人越来越忌惮,因此这里的华人在旧世界的历史上曾经三次成为"养肥了再杀"战略的受害者。
根据旧世界历史记载,这个第三次屠杀,也是杀人最多、华人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将发生于两年后的六月份。
一六六二年六月,刚刚赶走荷兰人取得大员岛南部控制权的郑成功,向马尼拉派出一位神父身份的特使,这是一位西方传教士,抵达马尼拉后交给西班牙总督第拉勒一封措辞强硬的信函。
该信函的内容是指责西班牙人对华商的歧视和迫害,要求西班牙人向郑成功的投降并纳贡,否则的话,郑成功将以"逐荷为例",攻取吕宋。
而当地华人听闻国姓爷的大军将至,无不欢欣鼓舞,特别是在涧内和滨南杜两地,能用"喜大普奔"四字来形容当时华人的心情。
然而,郑成功的这一手先礼后兵却让西班牙人提前意识到了危机,西班牙人心里很清楚,如果郑成功的大军真的打到马尼拉,自己眼皮子底下的数万华人必然成为郑成功军队最强有力的盟友——于是屠杀就这样开始了。
当然了,这是旧世界的历史,现在,我们肯定必须注意另外一个因素——由于我们把武器卖给了郑成功,那么可以预料一下,郑成功打下大员岛的时间会有所提前,朱北国认为,至少,围困赤嵌城达八个月之久这种事估计不会发生了,澳洲的可弹射的“轰天雷”会让任何城池的防御失去效果,毕竟没有人能完好无损地站在城头挨炸药包的。
所以,那封直接导致西班牙人举起屠刀的外交信函会不会提前发出?
那么屠杀会不会也相应的提前发生呢?
至于大家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郑成功生死大限的时间,朱北国在电报里也说不清楚,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