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我在水浒开了个挂>第三百五十四章 计议再招安,高俅二败

一战过后,自然有战报传回汴京,其中高俅另附一封书信在其中。战报先到了当朝宰相蔡京手里,蔡京看罢,知晓了金陵水师先败一场,所带船只尽皆被夺,随后高太尉约战梁山泊在水泊岸边大战,又败一场,折损两成人马,现在手里只剩十万余人。

高俅那信就是请太师想办法再派些兵马过来。另请皇帝补发一封征船诏书。

蔡京看后去人召来枢密使童贯,将信递于他看。

童贯看后,沉吟半响道:“太尉无有战船,自不可进攻,征调船只自不可少。只是京师之内也派不出多少兵马了。如何是好!”

蔡京道:“高太尉那里还有十万人,不用再派重兵,只需几千精锐即可。明天看官家说话吧!”

次日,早朝。

赵宋道君皇帝赵佶升殿入坐,蔡京出列报备了高俅征缴事宜。

赵佶听到高俅也败了一场,折了两万余人,水军殆尽,当场就是大怒,要追究相关责任人。

童贯上前禀道:“这败怪不得太尉,只因水军先损,无法进军,太尉又急于立功,才约贼斗将不利,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要是堂堂正正,我军必能大胜!陛下可给太尉一次机会!”

赵佶听了点头,下旨道:“再令江南船厂调拨船只过去。”随后又道:“谁有好的计策可平此贼寇!”

御史大夫郑居忠出列道:“臣以为对付如此大贼,还是招安省时省力。”

蔡京闻听道:“前者陈太尉前去招安,却被其毁诏谤上,如此无礼之徒,万万不可招安,只可用重兵剿捕!”

郑居忠禀说:“前番陈太尉去招安,只可惜同去之人,不布朝廷恩德善意,不用心抚恤其众,不用嘉奖言语,专门说其的不是,以此才不能成事。这次当派稳重之人前去才可,望陛下钦准!”

吏部尚书张克公也是赞同道:“陛下,臣以为郑大夫说的不错,可以先安抚招安,不行再派兵征缴!就算不成?也可显示陛下仁心恩德!”

赵佶听了思考片刻后道:“那就让高俅去宣读恩旨?如若肯来降时,当可悉数免了他们的本罪;如若仍不肯伏?就着高俅定限?日下剿捕尽绝还京。”

见皇帝已经下旨,蔡京不再出言组止?他的做官艺术就是跟着皇帝走,不做对?就是不想招安?另想他法便是!当下写了草召,与其过目盖章!

随后童贯又道:“高太尉还请再去精兵相助!”

赵佶道:“你可有计议?”

童贯道:“可从御营司选拨二将,胡春,程子明二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为将。再于龙猛、虎翼、捧日、忠义四营内?各选精兵五百,共计二千,跟随两个上将,去助高太尉杀贼。”

赵佶道:“可!”

且不说这边派发信使去往济州。却说高俅败了一阵,自在济州城内烦恼。

这时有门吏禀报:“党世英党世雄两位将军回来了。”

高俅挥手让其通报他们进来。

两人见了礼后?高俅问道:“船只征调的怎么样了?”

党世英道:“已征缴大小船只一千五百余只,都带了到了近前。”

高俅闻之大喜?赏赐了二人,让其下去休息。

次日?高俅便传下号令,教把船只都放入阔港里?每三只大小相同的一排钉住?上用木板铺就?船尾用铁环锁定;盖数发步军上船,其余马军,近水护送船只。比及编排得军士上船,训练得熟,已得半月之久。

这就是用曹操故用之法,让步军也可上船作战。

梁山也自得了消息,却不甚在意,要知道此法虽好,能让陆军站稳,可却极易被牵连,就是一朝覆灭也不是什么奇事。

这日高俅训练的了军士,就要准备继续进剿。

花荣得了消息,召来了诸位水军头领,令阮小二总领,掌管水军建功。

请公孙胜看了天气风向,神机军师朱武找了阮小二提点道:“你可让众多水军头领,各自准备小船,船头上排排钉住铁叶尖钉,船舱里装载上芦苇干柴,柴中灌上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屯住在小港内。”

许贯中补充道:“再让轰天雷凌振,调拨炮手人马于四处高山上,放炮为号;又于水边树木丛杂之处,都缚旌旗于树上,每一处设金鼓火炮,虚屯人马,假设营垒,以做惑敌之用。旱地上分三队军马接应。”众人领命去了。

花荣不仅感慨的想着,有几位军师在就是好,不用自己吩咐,就将任务分派好了。

却说高太尉在济州催起军马,水路统军,却是党世英党世雄两兄弟掌管。高俅也是披挂了当,发了三通擂鼓,水港里船开,旱路上马军也自出发,船行似箭,马去如飞,杀奔梁山泊来。先说水路里船只,连篙不断,金鼓齐鸣,迤逦杀入梁山泊深处。

为了一战而尽全功,梁山并没有于港岔中伏击。而是要放其全部到岛上宽阔处,再行攻击。

所以一众官军一路很是顺利的就到了梁山大岛岸边,前队船只的五七百人先是抢上岸去。

只是他们的一举一动早被梁山哨兵用望远镜看的一清二楚。那岸边柳阴树中,一声炮响,两边战鼓齐鸣:左边就冲出一队红甲军,为头是“霹雳火”秦明;右边冲出一队黑甲军,为头是“大刀”关胜,各带五百军马,截出水边。党世英急招呼军士下船时,已然折了大半军校。

党世雄听得前军喊起,便教后面船只且退。急教调船回时,只见芦苇丛中,藕花深处,小港狭汊,都窜出许多小船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四章 计议再招安,高俅二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