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水浒新秩序>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心

到篱州后,李俊反思过往,

在改造自己的同时,对徐泽的认识也不断拔高再拔高。

也许,正是因为张荣心思单纯,

才能将心思全用在水师和打仗上,并在一众同辈少年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社首选中,派到自己身边也肯定有深意。

一旁的张荣如何知道李俊心里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其人想到独立营被招安后,要移防勿良,耽罗岛这边的布置就会受影响,乃问李俊:

“耽罗岛这边,营正计划怎么办?”

李俊非常清楚徐泽对耽罗岛的重视,徐泽的三条指示也是把耽罗摆在首位,立即严肃起来。

“这事急不得,先筑好城,再慢慢移民。”

“我估摸着,中间肯定得折腾几个回合,总得花个一二十年的时间,才能慢慢消化。”

“我们只能在这里开个头,保证高丽人没法再回来就行。”

“后面的事,社首肯定有安排。”

张荣从梁山书院开始,就偏科严重,

对驾船和水战的兴趣极浓,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但在民政之事上的见识就差了不少,

他在这方面,确实比不了做了几年“国主”的李俊,见其人已经有了通盘考虑,没再多想。

耽罗岛属于高丽,又不属于高丽,

本地统治者对独立营的态度也颇为暧昧。

此地,不仅是高丽最大的岛屿,而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耽罗位于黄海、东海和对马海峡的交叉点,

高丽、日本靠洋流航行至大宋,必经耽罗岛附近。

控制此岛,就能掌握日本和高丽的命运。

并且,此地离大宋非常近——距离长江出海口(后世上海)不足千里。

只有登州到长江出海口的一半!

岛上不仅气候宜人,可利用土地面积也非常大。

徐泽记得世的资料,说耽罗岛可利用的土地达百分之八十,

比韩国最大的平原(湖南平原)还大百分之八十。

相对而言,耽罗岛远比海东郡更适宜现在移民。

所以,徐泽早就盯着了这座岛屿,一直搜集耽罗的相关情报,

打定了吃下去就不再吐出来的主意。

耽罗岛古称州胡、东瀛州。

大宋刊印的陈寿版《三国志》中,就有对州胡的记载——

州胡在马韩之西海中大岛上,其人差短小,言语不与韩同,皆髡头如鲜卑,但衣韦,好养牛及猪。其衣有上无下,略如裸势。乘船往来,市买韩中。

岛上的耽罗国,历史远比高丽王朝还要久远数百年。

据传,新罗王朝全盛时期,

耽罗岛高乙部的第十五代孙高厚、高清、高李三兄弟渡海,

初泊耽津,随后入朝新罗。

彼时,正好有客星出现,新罗观星台报“异邦神人来朝之征”。

新罗王甚喜,乃封高厚为星主、高清为王子、高李为徒内。

又因三人来新罗时的出发点是耽津,赐其国号为“耽罗”。

不过,徐泽并不怎么相信其国来历的传说,因为这些都是耽罗人自己所说,

而且耽罗人的语言和大宋、高丽、日本等地皆不相同。

所谓星主、王子、徒内,当然是转译过来的,

听起来很高大尚,实际也就那么回事,

大略可以理解为国王(城主)、将军(村长)之类的意思。

高丽太祖王建立国后,欲延续新罗传统,令耽罗称臣,被拒。

其后,王建派高丽大军讨伐,耽罗王高自坚屈服。

十二年前,王俣之父王颙在位时,为彰显武功,以示其得国“顺天应人”。

北面,与女直人争夺曷懒甸地区,

南面,又废耽罗国号,改为耽罗郡。

但岛上星主、王子、徒内的地位皆没有发生变化。

实际上,耽罗就是由藩属国变成了“土司”,

与高丽的关系,由朝贡变成了羁縻。

除了不再称“国”,没有“外交”权外,

其他的权力与义务,基本没有变化,

高丽也没有派军队和官员接管耽罗。

王颙之所以这么做,

除了其得位不正,需要政治声望多过实在利益外,

还有三点主要原因:

一是耽罗历史悠久,语言、文化都与高丽相去甚远;

消化这样的势力,需要做大量而持久的工作,越急越容易出事。

二是岛上人口“众多”,初步估计有数万之“巨”;

相对于高丽的人口总量来说,已经相当多了。

三是“远离”高丽本土。

是真的“很远”,

到海洋道勿良郡有近三百里,且水道曲折,来回需要数日。

到开城的距离——比到大宋还远。

在国内的绝大部分山区都没有开发,豪族占有大量社会资源的情况下,

即便是行事无忌的王颙,也不敢承担耽罗闹独立的风险,而强行对其改土归流。

但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

这几年,高丽对耽罗郡的政令明显比以往多了不少,

甚至朝廷的水师战船,也“迷航”靠近过耽罗岛北。

这一系列的变故,当然令耽罗星主非常忌惮。

因此,李俊带人登陆耽罗岛时,

耽罗人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敌对意识,

星主只是遣人来问独立营与高丽是什么关系,

是临时停靠,还是长久驻留。

得知独立营和高丽没有任何关系,并想在岛上驻留一段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