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如今他们南边儿出的统领叫做什么来这--哦!无烟!你说这名儿嘿!好好个小娘子,虽长得比别个略粗壮些,怎么就能叫了无烟?难道是不会生火做饭、不能燃得起炊烟?才叫无烟?”
“什么炊烟狼烟的?你怎么不说无尘?说原是法号?是姑子还俗来的?”阿凯踹了阿利一脚,神情忿忿,“人家唤作无胭,那是胭脂的胭!那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意思--不施脂粉便是要强过儿郎!说是李淑媛赐的名。”
“什么道理这是?!想当初那李淑媛闯宫时,阴阴胭脂金粉一样不缺、连斜红都不曾落下。她够勇武了吧、够胜过儿郎了罢?又怎么会让属下舍弃了脂粉去?因此可见这无胭定是无烟!是你听差了罢!”
“我怎会听差?”阿凯瞪起双眼,很是不服,“都要人人与你娘子一般精致讲究才是好的?”
“呵呵!原来是我们家阿尚动了凡心了?我只当你在托林寺扮假和尚扮惯了、自当真了,再不想姻缘之事!这回好了,我可能安心了!”阿利说着闷笑不已,笑到掩嘴捂肚,全然不管阿凯几乎冲冠眦裂。
“不成体统!”忽然刘晔斥了一句旋身而回,那两人急忙敛了荒唐神色,再唤了句“殿下”。
已然决意“孤终能伺机而去”的刘晔看看两人,想斥却是叹气,想责却又不忍,想问“你们可是刻意让孤听得这些密语”却又觉尴尬.......终而还是板了脸道:男儿丈夫却在人后议论女流!不成体统!”
“不过--孤亦曾见过她操练娘子军,无胭其人确是英武!阿凯你若当真有意,阿利你若真心助友,该待日后求了陛下去到良朝提亲!尊六礼将她娶来。只是,她既是将才,又历经两次战事,南朝至尊与李淑媛是否应允,孤是难测!”
“殿下!莫听阿利胡诌!奴才哪里来的这份心思?看见她三脚猫样的操练队伍,奴才不免联想那时方到托林山时,也是一样的情形,至多就有惺惺相惜之感,故以多留心看了几眼,哪里又跟提亲沾边!”
“殿下,阿凯羞臊、这才抵赖,实则他是求之不得!奴才先替阿凯谢过殿下!成与不成,奴才们都是没齿难忘殿下体恤之心!”阿利跪下了就给刘晔磕头,“殿下既有体恤之心,就勿要再生奴才们的气,也勿要错解陛下的一番苦心。于奴才们,陛下与殿下都是一样的主子,奴才们都是一样的誓死效忠!实则不管殿下嫌弃与否,奴才们的心思都不会有变。”
想刘晔自幼受母亲管束甚严,是以一向自诩谨庸才是他之秉性--至少是当示于人前的秉性。他之不苟言笑,垂绅正笏已是深入“人”心--要知有此“心”可不止他奴才下人、麾下兵卒,甚至妻妾儿女,连他自己亦是其中之一。是以他说话做事从来直截了当、雷厉风行,是以他的奴才兵卒、妻妾儿女每每应对之时也是“不假修饰”、“言简意骇”......他何曾有过这般“巧言令色”的奴才?!又何曾会听过奴才的喋喋不休?且阴阴知是不该,却还心生愉悦?
刘晔惊觉不知何时起自己竟是变了?不知自何时起他除去爱与“旁人”亲近之外,更已有不惜辞藻,偏爱罗唣之好!
“这亦是爱屋及乌之理么?不对!不当,应是近朱者赤之理!”刘晔暗自笑叹了一回。因为怕是愈发难当那两人浓之又浓的“表忠”之情,便要略过此事不提。
“不知陛下此刻已到何处。”刘晔眼望远方,“千里之遥、几千之人,纵然夜行昼伏,要不为人知亦是不易。何况陛下伤势未愈,那恪王妃看来更是危如累卵、摇摇欲坠!”。
“原苍天保佑!原佛祖垂怜!”刘晔双手合十、诚心祝祷,“陛下既有天命,就不该再受业障之苦--刘晔唯愿此事一了,便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