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明朝小公爷>第90章再至刑部大牢

是夜,徐邦宁领着两个人再度来到刑部大牢。

不过这一次,他不没有偷偷潜入进去,而是光明正大的来到牢门前,表明了身份。

接待他的,乃是刑部右侍郎杨晔。

徐邦宁觉得杨晔这个名字很是耳熟,可是却又一时间想不起来在哪听过,两人在牢门前寒暄了两句后,杨晔便带着徐邦宁径直往监牢内走去。

今日城郊破庙之事后,徐邦宁又进了一趟皇宫,专门请了一道旨意,那便是探监护宗宪。

嘉靖没有多加考虑就答应了,而且还特地吩咐了杨晔陪同。

旁人看上去,嘉靖对徐邦宁可谓照顾有加。

可只有徐邦宁自己知道嘉靖此举意欲何为。

嘉靖其实早就知道徐邦宁与徐邦瑞之间的争斗,同意徐邦宁探监,其实也就是同意徐邦宁通过护宗宪这个将死之人来扳倒徐邦瑞,其深意则如之前他带着徐邦宁一道前往裕王府是一样的,那就是支持徐邦宁嗣爵。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目的。

还有一个目的乃是,嘉靖想要通过徐邦宁,来告诉裕王,只有他同意的事,底下的人才能去办,他不同意,谁也办不了。

裕王之前不是一直在明里暗里的帮胡宗宪脱罪么?这本就已经惹得嘉靖不甚开心,此次徐邦宁在裕王府说的那些话,其实也就是嘉靖想让裕王听到的话,只不过是借了徐邦宁的嘴罢了。

所以嘉靖希望裕王能够洞悉自己的本意,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而嘉靖明面上让刑部右侍郎杨晔陪同,看上去乃是对徐邦宁照顾有加。

但实际上,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监视呢?

徐邦宁去探胡宗宪的监,胡宗宪到底与徐邦宁说了什么,他嘉靖岂能不想知道?

对此,徐邦宁可谓心知肚明。

所以他自然也没有拒绝,既然嘉靖想知道,那就让他知道好了,本来他今晚来探监,其实就是为了配合李牧,将城郊破庙之事彻底闹大。

进得监牢,里面的狱头见得侍郎亲自带人前来,自然也不敢多问,两人顺顺利利的来到了胡宗宪的牢房门前。

和两天前见到的胡宗宪一模一样,此时的胡宗宪仍旧披头散发,邋遢不堪,毕竟已经在这里待了近一个月。

胡大人,魏国公府世子爷来探监了。

杨晔打开牢房,唤醒了似乎已经睡着的胡宗宪。

胡宗宪闻声转过头来,看得徐邦宁,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

而当他看到徐邦宁身后的两人时,原本已经黯淡的目光却再次亮起!

桂奇,松奇!

正是胡宗宪的两个儿子。

此时见得自己的两个儿子站在面前,胡宗宪一时老泪纵横。

爹!

而胡桂奇与胡松奇两人饱经磨难终于见到亲爹,此时也是激动异常,父子三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场面那叫一个凄凉。

徐邦宁看了看杨晔,眼神示意下,杨晔自觉地退了出来,两人来到牢房边上的一个桌子边上坐下,早有狱头前来端来茶水。

胡大人一身军功,而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可惜。

杨晔将茶代酒,痛饮一杯,脸上尽是惋惜之色。

而此时,徐邦宁终是想起了刚才没想起来的事。

杨侍郎祖上,可是杨荣杨阁老?

杨荣,原名杨道应,大明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史称挥斤游刃,遇事立断,被比作唐朝的姚崇。

他的名声,在当时的明朝,可谓人尽皆知。

只不过距今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三杨事迹渐渐不被人提及,也鲜少有人再问及三杨后人。

下官惭愧.下官祖上,确是杨荣。

杨晔闻声先是一愣,而后面露惭愧之色,垂首拱手,羞于启齿。

杨荣少颍绝伦,自游校庠,便已有经纶天下之至。

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帝。

每代皇帝对其都是付托愈隆,爵位益增,声望弥箸,天下士子莫不瞻仰其体光,四夷八荒莫不想一睹其风采,丰功伟烈,天下诵之。

按说他的后人,该当更加发奋图强,以守祖业才是。

可而今杨晔,居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刑部右侍郎。

难怪他如此羞于启齿,大抵也觉得自己羞愧于提及先祖,有愧于先祖留下的光辉门楣吧。

杨侍郎何须如此,先人之光,吾辈瞻仰便可。

若要吾辈重走先辈之路,且不说物是人非,那也要有机会才行,不是么?

徐邦宁安慰一句,显得很是随性。

他杨晔祖上乃是一代伟人杨荣,难道我徐邦宁祖上就不是?我祖上还是开国大将军徐达呢?

正如明仁宗所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先祖那一代人做的事,如何也轮不到他们这一代人做。

他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事,只怕先祖那一代,也做不了。

徐邦宁并非刻意为自己辩解,他本来就是这么想的。

以前这种事他也不是没遇到过。

生活当中,谁没遇到过几个老前辈来教育你?言道他们当年如何如何,而今你们应该如何如何。

可事实上,时过境迁,老前辈如何如何那是时事所逼,无可奈何,他们不如何,也要如何。

而现在,他们这一代人根本遇不到老一辈那些问题,要他们如何如何,岂非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不是每一个光辉伟人的后代都能够继承其衣钵,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这


状态提示:第90章再至刑部大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