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七月二十日。
大雨过后,辽东的天幕一望无际的蓝。
辽河西边,建奴大营中,主帅济尔哈朗带着人正在检阅军队。
八旗现在已经进行了大整编,正红旗和正蓝旗都已经并入到济尔哈朗的麾下。
至于原来的统帅代善,因有谋反之嫌已经被关起来,莽古尔泰在去年的草原之战中战败被杀,德格类为自保老老实实交出兵权。
忠于皇太极的济尔哈朗现在手下握有三万大军,是真正的实权人物之一。
这一次他的目的并不是要跟明军开战,事实上,他非常想开战,以报去年兵败之仇。
不过皇太极已经给他下了死命令,不准开战!
经过近一个月的对峙,双方也都形成了一个比较默契的局面,都没有动手。
双方每天都会不断释放出探子去打探对方的情况。
虽然都没有动手,但双方无时无刻都保持着警惕的状态。
例如济尔哈朗每天都要阅兵,绝对不允许下面的人放松警惕。
事实上,皇太极这个时代的八旗战斗力也绝对的强大,要不然怎么会从萨尔浒之战开始到宁远之战前,将明军摁在地上来回摩擦?
这是一支精锐中的精锐。
探子很快带回来了今天的情报:“启禀贝勒爷,明军按兵不动,广宁和锦州都没有动静。”
“知道了。”
阿巴泰道:“袁崇焕那个孬种还真是窝囊废,咱们都在这里停了快一个月了,他居然窝在城里,一个兵都不放出来!”
济尔哈朗小声道:“以我们现在的兵力,要跟明军打,还真没有几分胜算。”
阿巴泰道:“济尔哈朗,你是不是去年被打怕了,不就是个卢象升么,他要是再敢来,我把他脑袋拧下来给你当酒壶!”
他指的是去年辽东之战,济尔哈朗的5000精锐铁骑被卢象升的空心方阵一顿爆锤这件事。
阿巴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七子,他当然敢在济尔哈朗面前说这件事。
这一次皇太极任命济尔哈朗为主帅,他心中本身就不服气。
按理说,他帮助皇太极平定了正蓝旗的人心,是大功一件,可是皇太极居然将如此重要的统帅位给了济尔哈朗。
老实说,阿巴泰做梦现在都想带着三万大军去广宁城下把袁崇焕一顿爆锤。
这也许就是皇太极不敢让他做这个统帅的原因,阿巴泰受到莽古尔泰的影响太大,脾气暴躁、冲动。
济尔哈朗冷冷瞥了他一眼,道:“阿巴泰,这一次的任务并不是攻打广宁,所有的计划,大汗那里都已经制定好了,你若是再敢在这里乱说,小心本帅以军法处置!”
阿巴泰哼了一声,也不说话了。
此时,没有人知道,一支军队出了山海关,正在急行军而来,一支天雄军进入锦州城,在锦州城做完补给之后,渡过大凌河,进入西平堡驻扎。
这个消息迅速传到了济尔哈朗的耳朵里,立刻引起了济尔哈朗的警惕。
因为他听到了一个名字:卢象升。
去年他就是败给卢象升的,这一年来,他每天都在想着有朝一日要将这个明朝将领的脑袋待会沈阳。
现在他得知卢象升来了,心中竟然有些按捺不住想要出兵。
不过这种冲动最后还是被济尔哈朗遏制住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驻入西平堡的天雄军其实只有一万人,而出山海关的时候的天雄军是两万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奇怪的现象。
早在十天前,卢象升就分兵了。
他自己领了一支1万人的人马,绕开了锦州城,避开了所有官道,在渡过大凌河之后,就急行军,进入南边最偏僻的地段,彻底隐去了行踪。
连袁崇焕和孙传庭的探子都没法发现他们的行踪,因为卢象升的行军路线一是诡异,二是太快。
他做了一个看起来非常麻烦的大迂回,在大凌河与辽河之间划出了一个巨大的弧度。
大凌河和辽河之间是广袤的平原地带,这里属于辽河平原,卢象升一直往南,几乎快要贴近出海口了。
直到快要到辽河入海口的时候,才陡转直上。
本来是200里的路,他走了350里。
在七月二十三日的晚上,距离济尔哈朗的军营已经只有30里路了。
济尔哈朗的探子们早就睡了,定了一个月,明军没有任何动静,是个人都会松懈。
但他们不知道,一支精锐明军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包抄到了他们的后方。
卢象升的这一波操作并不是他首创。
早在1700多年前的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领一万大汉精锐骑兵自陇西出发,行军一千多里,对当时的休屠王和浑邪王发动了震古烁今的闪电袭击,一举击杀了匈奴数万人。
这种案例早就被收集到大明朝的北京大学军事学院里。
卢象升这个人的性格,最适合打这种仗。
为什么这么说呢?
卢老爷是直性子,在历史上打仗,他从来都是冲在第一个的,他手下的兵,各个都不怕死。
奔袭到敌人后方搞偷袭这种事,对他这种猛人来说,完全没有心理压力。
当天夜里,辽河水滚滚南下入渤海,雨后的夜幕群星璀璨,平原上的夏风从将士们身上轻柔地拂过。
卢象升身披银白战甲,今年的他才三十岁。
可能是因为进士出身,卢象升身上有种读书人的儒雅,但他天生体格健壮,混合起来,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