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重振北疆>第四百六十七章 孙礼刘劭毋丘兴

曹操布局河北,继续网罗人才时,童远也没有停下脚步。

他一方面通过四海商帮挖掘在野的豪杰,另一方面,也通过将军府发布人才政策,打出用人“首看志向”的旗号,又发掘了一些在这个时代很有特点的人才。

第一个人才,是由代郡太守温恢举荐的。

此人叫孙礼,字德达,涿郡人。

他年轻时,曾于乡间遭逢动乱,与母亲失涩乡马台救护其母,母子方得重逢。孙礼便将所有家财尽数赠予马台以示感恩。

结果,代郡归新西凉军统辖不久,马台因受事件牵连而即将面对死刑。

担任郡中官员的孙礼,为报旧恩,私自让马台越狱逃亡,自己则不愿潜逃,向太守温恢自首。

温恢探知始末后,欣赏孙礼有恩必报的行径,于是把事情告知镇北将军府,最后孙礼与马台都获免死罪。

这一部分与历史仅有细微出入。

童远将孙礼调到将军府担任侍从,算是明着降职表示责罚,实际上重点培养。

果不其然,初次见面稍微问答,孙礼谈吐不凡。

他不仅颇有义气礼节,而且知晓边事擅于武艺,很有振兴边疆施展抱负的志向。

看来此人就是在三国历史颇有些名气的那位孙礼。

童远决定将他带在身边,尽可能让其成长,日后进入无畏军大展身手。

第二人是四海商帮以河东士族为基础,找到的一位颇为志同道合的人才。

此人叫做毋丘兴,河东闻喜人。

他是河东寒门出身,目前在敌我交界的北地郡担任县令。

历史上,他在曹魏官至武威太守、将作大夫,安抚河西陇右,名声仅在苏则之下。

他的儿子毋丘俭更为出名,文武全才不说,征伐辽东高句丽及三韩,刻石记功,为安定边疆、震慑半岛立下了不世之功。后来更以淮南义兵,反对司马家而闻名。

四海商帮在河套商路打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位在马超和羌人统治边缘,尚能保境安民的县令,就被四海商帮发现。

起初是部分干事在他治下,后来他又协助建立了分会、客栈、镖局等场所。

张录又从河东了解到,此人出身寒门但颇有安定边疆的志向,于是举荐给童远。

此人复姓毋丘,立刻引起了重视。

他在后世知晓,这毋丘俭也算是三国中后期名声颇大的人物,领导淮南第二次反抗司马氏,与名将文鸯共同对抗邓艾等人。如有机会,肯定不要错过。

四海商帮略微打听,了解到毋丘兴有个刚十岁的儿子叫毋丘俭。

毋丘俭此时家贫年少,但很习。

童远大喜,派人考察毋丘兴后,让他担任冯翊郡屯田司马辅佐长史陈端,并继续统辖北地郡愿意跟随新西凉军的百姓。

另外,将他儿子毋丘俭纳入屯田体系,使其跟随屯民,既可以到蔡琰、谢昭所在的文馆处读书,也能教导屯民子弟读书识字。

他很希望,毋丘俭能像历史一样那样文武双全,且性格品行更佳,源远流长。

第三位人物,则是被马日磾和蔡琰所在的文馆吸引来的。

此人叫做刘劭,字孔才,冀州邯郸人。

三国时期的这位刘劭,在历史上很有些影响力。文武全才军政方面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是汉末经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对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承接和推动作用。

此时,他年方二十,举孝廉。可与历史不同的是,献帝不在曹操的许昌,而在李儒的洛阳。原本到都城担任上计吏的他,并不希望去李儒这位精于权谋,却轻视经学手下。

正好,太傅马日磾自郑玄以外,堪称泰山北斗的大儒。他与蔡琰在夏阳开设文馆,收场书籍十数万,聚集许多士子。

人生注定在经学、玄学大有作为的他,怎能不动心?

他到达夏阳后,并不在意马日磾亲西凉军,蔡琰是个女子等问题,专心求学,认真研读探讨,尤其对于人才、心理学、乐等很有深刻见解,甚至儒道兼修。

他很快被蔡琰等介绍给童远。童远又派人探知,此人对于国事很有志向,固然有点空谈的趋势,但兵法谋略也是上乘见解。

于是,亲自征召到镇北将军府,任命为将军府掾属,与蔡琰等共同发展文馆,并专门参与兵事。

除了这三个人才,还有之前出现过的郭淮、王昶。

这两人都被贾逵、孙资发掘,在太原、上党等地兼任文武职位。

孙礼、毋丘兴、刘劭、郭淮、王昶,都是文武全才,日后都有精彩表现。

只是那背后黑手仍然在活动。

童远等人根本不知晓,郭淮和王昶加入新西凉军目的并不单纯。

王凌依旧化身为“彦云大师”,暗中准备给童远、董白等人致命一击。

而配合王凌的黑瘦之人,更是无人知晓是谁。

此时人在天水的童远,并不是完全没有应对,只是一时重心放在西凉军阀和曹操袁绍等人之上。

他看似对曹操防备不严,实际上很早就定出了应对他的策略。

此时曹操固然发展迅速,但比历史上少了些关键内容。

他想过继续包围网,坚决扼杀曹操。

然而,这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穿越来的时候,董卓方死,可曹操已经化黄巾军为青州军,发展屯田聚集一大波人才。

如果不顾自己发展,不远千里去打曹操,只会被他教做人。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七章 孙礼刘劭毋丘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