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重振北疆>第211章汾水以西的决战

这次右贤王主持大局,安排左渐将王和右独鹿王,以及少许残余附庸步兵共一万人留守。

他亲自率领六万大军,于辰时开始渡过汾水。他所部的一万兵马专门从半人深得浅滩通过,直接扑向徐荣大阵的中央。

右谷蠡王部上岸后也不休整,紧跟右贤王的脚步,直接挥军冲击徐荣军的正面。

他们当面是屯田军的五千骑兵部队,这支骑兵常年经营马匹、牲畜,有多是西凉骑兵和牧民出身,论骑术不亚于匈奴人太多。

右贤王看到对方骑兵,耻笑道:“把骑兵放在中央是用来进攻的!目前我们抢到了攻势,他们的骑兵只能被动挨打,此战我军必胜!”

“必胜!必胜!”

匈奴军士气高涨,中间两部上万骑兵不再骑射纠缠,直接一拥而上。那万马密集奔腾的气势撼天动地,绕是身经百战的新西凉军将士们,也都是口中燥热,手里冒汗。

屯田军骑兵抵挡不住对方猛冲,只得快速撤退。刚好后面屯田军步兵大阵,留了三道宽阔通路,便于他们直接撤走。

右谷蠡王见状,怎会看着敌军骑兵逃走,他直接带领六千骑兵追杀而上。这六千骑兵掀起无数扬尘,直接往一万多屯田军大阵上撞去。

列阵的屯田军步兵并不放箭,只是用盾矛和一排排长枪列阵阻挡匈奴骑兵的冲锋。

顷刻间,喊杀声四起。匈奴兵坐下的战马根本不愿意硬撞步兵,每次冲到阵前就不自觉的减速。然后马匹上的骑兵只能横向纵马,沿着阵型边缘奔驰。

可是一排排的长枪长矛,不住地往经过的骑兵身上招呼。每一个分散且无甲的骑兵,都要面对三四只枪矛。他们没有左独鹿王的武艺,瞬间被放倒一排。

纵使有些骑兵将马匹眼睛蒙住,不顾死活的硬撞长枪阵。他们也被长枪刺伤的战马,直接甩出好几步的距离,摔得头晕骨裂不说,还瞬间被围上来的屯田军击杀。

匈奴人的轻骑兵完全冲不动阵型严密的重步兵方阵,更不用说吓跑他们了。

更多的骑兵不敢硬冲大阵,只能顺着阵型间的通道,似乎往方阵后方迂回。

越在通道里往后走,步兵方阵的厚度就越有限。所以这些匈奴人就大胆的继续深入,因为方阵终究有两翼和背后,那里肯定是更容易突破的地方。

可是,他们没有注意到,越往阵里面走,预留的道路就越来越窄。而且大阵前面不放箭,不等于后面的人不射箭啊。

当部分骑兵速度减慢,开始左顾右盼观察情况时,一批批箭矢直接放倒他们。

吓得一些人赶紧逃窜,结果与后面上来的撞在一起。只有那些毫不吝啬马力,一点不减速的,没有被瞄准直接干掉。

可是,他们追上撤退的屯田军骑兵的时候,已经远少于对方,而且气力不加,不几下就被干掉了。

原来,前面的那五千屯田军骑兵分明是诈败。他们一触即溃根本就是诱敌,要是真打怎么也能坚持一炷香时间。

右谷蠡王彻底沦为猎物,他打也打不过,而后退的道路,又被右贤王的兵马给堵住了。

不过,左贤王等其余诸王的兵马都已经渡过了汾水。他们没有傻乎乎地往大阵中央去挤,而是展开阵型,从南北两翼夹击徐荣的大阵。

徐荣的大阵整体形状是一个方形,由两万步兵和五千骑兵组成,目前步兵呈密集阵型,骑兵在步兵阵后掩护。

而匈奴人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鹤翼阵,中间是右贤王、右谷蠡王的一万多人,两翼则各有两万骑兵,分别从南北春两端夹击大阵。

两万骑兵的阵势远远超过两万步兵,再加上骑兵的队形比较分散,所以从远处看去,大阵南北的敌军要比中间庞大不少,并且还有余力分出兵马,向大阵的后面迂回。

在徐荣和屯田军各校尉、军司马的指挥下,枪阵后面的大批弓箭手快速射出密集箭雨,击退了一波又一波骑兵。

被箭雨杀伤的骑兵群,一时不能集体靠近攻击,只好在外围兜圈子放暗箭,或者突然靠近,扔出一波手戟、飞斧,造成一定的杀伤。

骑兵们混乱的奔驰,又掀起无尽的扬尘,此时是冬季,战场上刮着西北风。匈奴骑兵自东向西进攻,他们几万战马的扬尘刚好遮挡他们自己的视野,严重影响了匈奴主要几王的观察。

所以,匈奴大军虽然占据了态势方面的优势,却是各自为战,不能转化为战果。

可是,徐荣这边却看得非常清楚。他捋了一下胡子,命令联络兵通知两翼可以动手了。

黄於的第十三旅、杨奉的第十二旅,以及呼厨泉、刘豹的归附匈奴军还都没投入战斗呢。

如果从更远的角度来看,徐荣的大阵就像一个鱼鳞阵突出的部分。这个突出部吸引了多达五万人的围攻,不仅屹立不倒,而且将敌人的侧翼暴露出来。

而这个侧翼,就交给堂堂正正的伏兵攻击,保证能够一击到位。

不过,屯田军之中的大部分,这一年没有投入较大的战斗。他们在五万骑兵的恐怖声势下,愈发胆战心惊。

其实,看交换比的话,屯田军的重步兵方阵能够打出三比一的战果。

可是,这些步兵面前是声势浩大的骑兵群,战斗中会感觉对方数量接近无穷。

再加上,他们时不时战死数人,遮天的扬尘覆盖了前排视野,让部分士卒心理状态逐步趋向恐慌。

徐荣看到了情况,现在左右两翼应该


状态提示:第211章汾水以西的决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