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重生之实业大亨>第390章 要地的技术(求订阅)

李卫东能够猜到,当惠而浦微波炉发动价格战时,吃不消的不仅仅是西芝电器,其他像是松下、日立、夏普等日本品牌,肯定也是损失惨重。

全世界无论在哪里,只要日本品牌和美国品牌处于同一区间,日本品牌肯定是竞争不过美国品牌的。

李卫东打算趁这个这个机会,多联系几家日本企业,争取将他们的微波炉生产线,也统统收入到囊中。

京城的松下驻中国办事处,李卫东见到了松下中国区负责人本间浩田。

本间浩田是一位中国通,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生活过,所以本间浩田可以说一口东北味道的中文。

“李先生,你为惠而浦代工微波炉,可是令我们松下电器在北美市场损失惨重啊!我现在很好奇,惠而浦微波炉的价格,究竟能降低到什么程度!”本间浩田一副东北人自来熟的样子。

李卫东知道,本间浩田只是在变相的询问惠而浦的代工价格是多少。

李卫东也没有隐瞒,直接回答道:“本间先生,我给惠而浦的代工价,是每台微波炉25美金。这个价格应该比在日本生产微波炉的加工费,便宜5到10美金吧?”

李卫东照例撒了个谎,故意把惠而浦的代工费说成了25美金。

本间浩田点了点头:“你对市场的认知很准确,在日本生产微波炉的话,每台微波炉的加工成本大约是3300日元到4000日元之间,差不多是30到35美金。”

“也就是说,如果惠而浦要打价格战的话,松下电器是永远不可能战胜惠而浦的。”李卫东笑了笑,接着说道:“本间先生,不知道松下电器有没有兴趣把微波炉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来?”

“李先生,你的意思是,想要代工松下电器的微波炉么?”本间浩田已经猜到了李卫东的意图。

李卫东马上点了点头:“本间先生正是睿智。如果松下电器将微波炉的生产业务交给我的话,每台微波炉,我只收取15美金的代工费,这样松下的微波炉的生产成本,就会比惠而浦低10美金,那么也就不用再惧怕惠而浦的价格战了。”

“李先生,非常感谢你的建议,但我们松下电器并不打算将微波炉生产交给代工厂。”本间浩田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

李卫东则开口问道:“本间先生,松下电器是不是打算直接在中国建立微波炉的生产工厂?”

本间浩田同样很坦诚的点了点头:“我们松下电器的确是打算直接在中国建立微波炉工厂。”

李卫东马上说道:“重新建立一个工厂,需要建设厂房、招聘员工、培训工人,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工厂建成以后,松下电器还要派出管理人员,付出大量的管理成本。

与其那样的话,不如直接以oem代工的模式进行生产,那样的话松下电器无需付出管理成本,也可以最低限度的降低生产的风险。

而且我的工厂已经掌握了微波炉生产的相关技术,我还有很多经过培训的工人,可以直接投入生产,松下电器直接将微波炉生产线交给我,也可以减少时间成本。

更何况根据中国的政策,就算是松下来中国设厂,也只能设立合资厂吧?松下要负责建厂,要负责工人的招聘和培训,还要负责管理,最终却只能得到了一个合资厂,这并不划算。”

本间浩田点了点头:“李先生,我也知道站在成本的角度上,找代工肯定要比自己从头建厂更加的划算。

但是我们松下电器有全盘的战略布局,在中国建立微波炉工厂,是我们战略布局中的一环,我们不可能为了节约一点点成本,从而影响到企业整体的战略。”

“那真是太可惜了。”李卫东轻叹一口气,接着说道:“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希望能够跟松下电器合作。”

中国加入o之前,国内的政策的确是阻碍了很多外国的投资者,当时国内的很多的产业并没有对外资开放,而那些对外资开放的产业,也必须得有中方参股,变成合资企业。

纯外资的企业不是没有,但数量并不多,而且大多数是集中在特区。

资本向来都是贪婪的,对于很多外资而言,花钱花功夫来中国设厂,最终却只能合资,获得的利润要分给中国一半,这就不划算了。

而且当时中国的市场不像现在这么大,对于外资而言也没有诱惑力,很多外资宁愿不赚这笔钱,也不愿意费功夫来中国设厂。

像是松下这种,愿意接受合资的条件,也要来建工厂的,基本都是做未来的战略布局。

……

李卫东来找松下电器,更多的是一种试探,因为在李卫东的记忆中,松下电器最终并没有选择代工,而是选择在中国设立微波炉工厂。

松下电器是最早来中国投资的日本企业,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领导人访日的时候,就参观过松下电器。

后来松下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访华,并且向中国企业提供了黑白显像管的成套设备,从此拉开了松下电器对话投资的序幕。

1987年的时候,松下电器就跟中国的一家电视机厂,成立了合资企业,所以松下电器对于合资这种事情,向来是不排斥的。

从电视机、洗衣机,到电冰箱、空调,松下电器对于中国的策略,始终是投资建厂,在鼎盛时期,松下在中国拥有八十多家工厂,依附在松下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数量也非常的巨大。

时移世易,随


状态提示:第390章 要地的技术(求订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