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议论声传入到何大伯的耳中,何大伯终于回过神来。
“天才学者?狗屁!他就是个做生意的个体户,还敢跟爱因斯坦比?谁给你的勇气?”何大伯心中疯狂吐槽起来,但是嘴上并没有表示。
此时,旁边又有一位领导开口说道;“这小伙子讲的是日本经济政策解读,那肯定是从日本归来的华侨经济学家。”
“日本归来的华侨?狗屁!他家是青河的,那就个鸟不拉屎的穷山区!全市好几十个贫困乡镇呢!”何大伯心中又吐槽起来。
另一人则开口说道:“看看日本这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就知道,从一无所有到现在世界第二经济体,这说这日本的经济学家,还是很厉害的。
日本企业的很多管理制度,已经成了全球争相学习的对象,看来以后那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会有很多日本经济学家啊!”
另一个人开口附和道:“这个叫李卫东的小伙子,这么年轻就能给咱们讲课,说不定以后他也能得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呢!哎?老何,你瞪我干什么?”
“这才几句话,就吹成诺贝尔经济学奖了,我要再不瞪瞪你,是不是得让李卫东去当世界银行的行长啊?
还诺贝尔奖,你知不知道他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连高中都没上过!”何大伯心中疯狂吐槽着,但嘴上却没说出半个字。
一来是因为能来讲课的都是领导安排的,何大伯现在拿不住,领导对李卫东是什么态度,所以绝对不敢泄露了李卫东的底细。这算是一种政治敏感度。
二来则是,李卫东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何家的女婿,要是现在把李卫东说的一文不值,日后李卫东真的跟何安安结了婚,何家也没面子。
所以于公于私,何大伯只能干瞪眼,然后心中疯狂的吐槽。
终于,李卫东开始正式讲课。
然而何大伯却没有半点听课的心思,他心中始终在琢磨,为什么李卫东会出现在这里?
其实何大伯心中很清楚,能在这里讲课的学者,每一个都是领导钦点的,而之所以能够得到领导的钦点,是因为学者提出的理论,得到了领导的青睐。
又或者是,学者提出的建议,已经被领导所采纳,接下来将会试点实施,所以让学者先来给这些部委干部讲一讲,免得日后政策实施的时候一问三不知。
何大伯看了看李卫东讲课的题目,显然不涉及的国内政策的事情,于是何大伯心中暗道:“难道李卫东这小子受到了领导的青睐?”
一个学者受到领导的青睐,跟一个企业家受到领导的青睐,那是完全不同的。学者只能提出理论,而企业家却可以实实在在的实践政策。这就是纸上谈兵和身体力行的区别。
何大伯不由想起了李卫东的那个装载机厂,作为收购国企的第一人,如今却堂而皇之的站在这里讲课,会不会是领导对未来改革的方向所透露出来的一种信号呢?
此时的何大伯,政治敏感度爆棚,开始各种脑补分析。
其他人并不知道李卫东的底细,所以想不到这么多。但何大伯不一样,他对李卫东知根知底,一个本不该出现的人出现在这里,不去自行脑补分析,才是不正常呢!
何大伯坐在那里自行脑补分析,李卫东的课已经讲了十几分钟,对于日本的经济政策解读都讲完了,该讲日本经济对亚洲产生的影响了。
为了这次讲座,李卫东准备了很久,后世上mba班学到的那点干货,基本上都掏出来了,再加上李卫东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配合上各种事后诸葛亮的分析,一时间还真把听讲的部委干部给忽悠住了。
“这个小伙子,肚子里有东西啊,我也看过很多研究日本经济的专家写的文章,但跟这小伙子讲的这些相比,就显得太片面了。”
“是啊,听了这小伙子所讲,我对日本的经济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本来我还觉得,日本三十年便发展到这种程度,堪称经济奇迹,但是现在看来,日本的经济还真是危机四伏啊!”
“领导钦点的人,肯定是有真才实学的!我刚才就说了,别小看年轻人。只要是有真本事真学问的,就算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咱们也应该虚心学习。”
“这个叫李卫东的小伙子不一般啊,这才二十多岁,就能进的了智库,还可以给咱们讲课,以后的前途可是不可限量啊!
这些话落入到何大伯的耳中,他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间竟然产生了一丝自豪感。
特别是最后那人所说的“前途不可限量”,更是提醒了何大伯。
李卫东现在才二十五岁,就算是六十岁退休的话,也能再工作三十五年,也就意味着未来三十五年,李卫东都是国家智库的一员,也一直会向国家的经济政策建言献策。
更何况这种层级的专家学者,哪有六十岁就退休的,工作到七八十岁很正常。
一个能在未来四五十年,影响到国家经济政策的智库学者,其价值不可估量。
如果真能在智库里待三十年以上,再时不时的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恐怕在领导的眼中,很多高级干部,都没有他影响力大。
想到这里,何大伯突然觉得,何家有个这样的女婿,或许一件好事情。
……
六个人全都讲完,大概花了三个多小时,再加上中间休息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