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回到大唐建座城>第494章 朝堂的发展

新城在这半年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大唐也是一直在进步!

年初的时候,冯盎已经击退了僚人,并且是用最的损失击退了僚人。

击退之后,冯盎派出了他手下的军师开始游僚人,许诺他们大唐平民的身份。

这只是一点,也是必要的一点。僚人不看重这一点,但是朝廷看重!

僚人很少从事生产,一切资源基本来源于大自然!

耕种之类的事情很少,而且身处深山老林,养殖技术也很落后。

磋商一月之久,在冯盎给出向僚人提供良田耕种,并且有经验丰富的人员带动。

僚人五年之内不用上缴赋税,前两年还有朝廷资助的粮食供给他们。

一系列的好处许诺之下,僚人终于出了山!一切许诺的条件都办到了,但是……

僚人被分化为几百个村落分布在岭南境内各个州县,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这些僚人谁知道会不会又生出反叛之心!

朝廷之所以能提供给僚人足够的粮食,那是因为林邑那边的第一批粮食已经收获!

林邑地方不大,但是耐不住产粮啊!

第一批的粮食上贡给大唐的有五十万石,这对整个大唐来没有多少,可是满足那些僚饶需求却是足够的!

而且这只是第一批,林邑的水稻一年三茬啊!

这样算下来,一年就有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朝廷得到这个消息,差一点就疯了!

百官们一个个欣欣乐道,彼此夸赞帮助林邑这条政策的正确性。却很少有人想到能有这么大的收货,完全是来自于一个饶提议!

这么多粮食,想要全部运回长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从林邑出来的五十万石将,一半交给冯盎去安抚僚人,一半运进了山南道。

至于后面的粮食也是如此安排,分别运进江南道、淮南道。

而这三道的粮食,全都运往了北方,补充北方粮食不足的州县。

玉米、土豆这两样,如今土豆正在慢慢遍及大唐北方,而玉米正在往南方遍及。

因为朝廷下令的缘故,这两年的土豆和玉米的收货全部作为种粮。那些家里田地耕种这两样的农户,也免去了一些苛捐杂税。

土豆和玉米没有占去百姓们的永业田,而是种植在自留田郑

两年的积攒,土豆和玉米已经种遍了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山南道、淮南道。

等到今年收货以后,大唐百姓也就可以都吃上这两种新粮了!

关于这两种新粮的一些忌讳事项,官府也在积极的告知百姓。

以免新粮问世之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朝廷这半年的发展可不止这些,修路计划如今已经遍布整个京兆府。

有了长安县的经验,交通部派出了十多队有经验的交通部官员,在京兆府各个州县开始修路。

而为了修路计划不再受阻,李二和几个近臣决议,提高过路费年限为十五年,也让那些出资参与修路的人可以有一些利益。

再加上有朝廷出面,给所有出资修路之人竖碑表功,一时间民间的商贾富户甚至一些贵族都踊跃参加进来。

京兆府的百姓也一个个欢喜地加入到修路的热潮中!

关内道乃至周围几道都希望可以早日修到他们那里,奈何工程太大,水泥的产量根本跟不上!

这样一来,朝廷也不再对水泥配方管控,只要你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水泥,交通部就会派人收购。

至于水泥配方流落到邻邦,或是敌对国家,李二根本没带怕的!

因为他的军事基地如今已经研制出了炸弹,不是黑火药!

修路计划顺利进行,补偿计划也跟着进行!

再加上高昌方面已经送来了棉花还有种子,长安县的果蔬园如今已经建起。

从长安县辖内所有村子集中起来的百姓,已经在开始进行犁地施肥,下半年就可以将果树种下。

而这果蔬园的里的大棚也建起了一些,百姓们也在新城来的人员培训之下开始种植各种反季节或是不宜在长安县生长的菜蔬。

而棉花也在关内道种上,都种在了自留地,也不耽搁百姓们种田,更是剔除了一些以前的麻之类的。

百姓们对于棉花一知半解,只不过朝廷勒令种植,而且免去了杂税,他们也乐得接受。

之前因为丁一提议改良税收政策的事情,中书省也研究出了一套方案。

不过谨慎起见,先是在始平县试行!

一方面,始平紧紧挨着新城,相比之下百姓们更容易接受,毕竟这套税收体系是始平候提出的,经过中书省的改动,还是和新城的税务有六成相似。

经过中书省改动的税务体系,免去了百姓的苛捐杂税,不必每年再为了完成税务,而硬着头皮去完成种田任务!

现在的这套税收体系,更是以各种好处引诱百姓自主的去种田,同时从君风机械引进了大量的旋耕机等机械。以此来帮助百姓们更加快速的耕种,更能将人们从繁重的种地事务中解脱出来。

始平县百姓每年的劳役也没有了,只不过添加了一些税收,微不足道。

百姓的税务减轻了,商贾们的税务同样减轻了,但是如果细算下来,他们的税务加重了!

不过朝廷也对始平的商贾有各方面的限制,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展家业,发展商业。

对于朝廷这一举措,始平百姓欢欣鼓舞,可是朝中却出现了不少老学究还有一些主张要保持等级制度之饶反对


状态提示:第494章 朝堂的发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