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孤才不要做太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高昌的棘手之处
的人生生治死。民众无知,好多时候还对真正的凶手感恩戴德,这不行啊。医术应该被严格的规矩束缚起来,否则谁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李承乾点点头,的确如此啊,民间的偏方真的能害死人,既然老孙有这样的想法,应该支持。

“既然道长有这样的想法,孤自然要支持。不如这样如何?以后行医的人,必须从朝廷拿到行医许可证,才能诊治病人,否则就是违法。”

身在古代,好多事情照搬现代的规章制度,会有奇效。行医许可证这件事上,李承乾简直都要佩服死自己了。

孙思邈却摇头说:“不行啊,你要这么搞,好多行脚医生的诊治从明面上改成私下里,才是最可怕的。本来医生就少,这么一搞,还有人敢行医吗?所以啊,这个提议很好,但是却不能急,什么时候老道的医学院培养出足够的弟子,再推行不迟。”

“这样啊....”

李承乾也只能放弃了,就像老道说的那样,这件事,或许还真的急不得。

吃完饭,孙思邈就拿出一个诊脉用的小枕头,示意李承乾把手伸出来。

这是两个人每次见面都要经历的程序,虽然李承乾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可是拗不过老孙。

诊了脉,再检查了腿,孙思邈才说:“你的身体不错,腿这里虽然没有真正长好,但是估计到了晚年,才会出点问题。肝火有点旺盛,控制好情绪,不要随便发怒。要知道,你们李家人一般都有风疾,到你这里也跑不掉,现在年轻,就更应该注意一点。”

虽然很想修身养性,可是现在在监国,想要不生气还真的挺难的。

从老孙这里出来,看看日头,李承乾就决定去学院混一顿午饭,然后跟杨老先生讨论一下学生的问题。

李纲走了以后,杨度就变成了学院的祭酒。两位老先生都是一样的性情,不在乎自己得利多少,只想着完成自己的夙愿,让天下人都有识字得教的机会。

“杨先生,这次大考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小子还真的不知情,如今父皇不在长安,这件事儿,我也不敢瞎管。不过把这些学子放出去,当劳力一样的使唤,满大唐的乱窜,是有好处的。您如果接触了朝廷的政务就会发现,那些通州大邑的官员,好多都是仰仗功勋,或者家族的庇护才得到权力的。

而一些偏远的地区,朝廷更多时候是在地方选择贤良,委任官职。这样一来,差距就出来了。一样的政令,偏远地区的官员就知道变通一下,甚至上奏反驳一下,而豪门出身的官员,只会照着施行,哪怕会搞得民怨载道。

发生了一样的事情,偏远地区的官员就知道该怎么应对,上奏的折子还没出去,就已经组织人手处理了。而那些豪门官员,只会等着朝廷的批复下来,才会跟木头人一样行动。要是什么事情都要朝廷做主的话,还要他们干什么!”

杨度喝了一口茶,捋着胡子笑道:“看样子你这段时间的监国很不如意啊,可是小子,你看问题的方式还是有些片面。谁告诉你通州大邑的官员,是木头人的?他敢自作主张吗?大唐的要地官员,最忌讳的就是自作主张,小事情还好说的,大事情要是敢胡来,啧啧,可是会被扣上谋反的帽子,谋反是一个什么样的罪名,用不着老夫跟你说吧?

再说,谁告诉你地方选择的委任的贤良,就一定是合适的官员了?愚昧是他们的通病,别看小事情上他们能处理的妥妥当当,其实这只是因为他们是本地人。不信你看看吏部的考评,这样的官员最多都只会是中平,在任的时候不会犯大错,但是同时,也不会有太明显的建树。

说起来这也是无奈之举,对于世家豪门的忌惮,不论哪个朝代都是一样的。可是除了豪门,朝廷又没地方选择人才。贞观学院的出现,才是打破这个僵局的神来一笔。小子,想要得到好官,就好好培养学院的弟子,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又喝了一口茶,示意目瞪口呆的李承乾继续吃,杨度继续说:“司农寺的于跃来跟老夫谈过,他说想要在学院创立一个农学分院,召集的都是真正想要在农事上做事的,省的像司农寺一样,真正管事儿的人没多少,大多都是虚职。老夫同意了,成立农学院很好啊,培育良种、改进耕种方式,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儿。”

听到这里,李承乾放下筷子,说:“这件事儿您答应的对,我也觉得司农寺很邪门,您不知道,里面有官员甚至对播种车的贩卖动了歪心思,厚着脸皮准备巧取豪夺,真是不知所谓。成立农学院也好,前段时间岭南来了回信,说是冯盎已经带一队精兵南下,进入林邑等国寻找良种了,只要能带回来,解决大唐的饥荒之忧谈不上,但是让饿肚子的人少一半还是没问题的。”

听到这个,杨度端着杯子的手微微颤抖,差点把杯子掉下来。

平复心情后才说:“这是好事儿,等种子回来,就由农学院培育吧。另外,这次学院的建设完成以后,你就不要往学院送钱了,学院初立,靠你建设是没办法的事情,可是现在规模已经很大了,自己也有了谋生的手段,你就该收手了。”

李承乾点头,并没有什么“过河拆桥”的感觉。事实上这件事也是他和李纲郑重讨论以后的结果。

学院若想保持初心,就必须跟皇家若即若离,可以接受皇家的赞助,也可以接受皇家的命令,一直把院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五章 高昌的棘手之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