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洪流微澜>第一百八十二章 逼上梁山

除了军制改革之外,罗恩还推动将预备役士兵转为现役士兵。使在普法战争后已经缩小的现役部队编制,又从五万扩充到了九万,但这也将军费再次提高到每年两千五百万塔勒。

谢绾虽然不掌握普鲁士军队内部情报,但看到普鲁士军队再次扩充,也明白过劲儿来了:路德维希以退为进再次掌握了军队,同时谢绾也意识到,普鲁士在短期内扩充军队,必有战争目标,否则普鲁士扛不住这种高达税收六成以上的军费支出。

1827年5月,汉诺威王国首都附近突然爆发了士兵哗变。许多持日耳曼民族主义观点的士兵宣布控制兵营,要求汉诺威朝廷加入德意志联邦。事态很快蔓延到市民和农民当中,汉诺威议会紧急求助英国。

不巧的是,英国首相利物浦伯爵刚刚退职,并选择外交大臣坎宁为继承者。坎宁是坚决的孤立主义者,而自他上台以来,英国内部在“是否要参与欧洲大陆事务”问题上已经陷入长时间争论,导致此类问题决策非常困难。这也使得英国对汉诺威求助呈现出不愠不火的拖延态度,进一步纵容了汉诺威国内的局势恶化。

于是,汉诺威议会中的亲德派趁着英国不作为,推动议会做出了向德意志联邦求助的决议。虽然英国不太想管汉诺威的事,但对于德意志联军进入汉诺威还是非常敏感的,首相府和议会立即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德意志联邦军参与汉诺威内部事务,并将高度关注事态发展。

德意志联邦军当然还是“勉为其难”接受了汉诺威议会的“邀请”,出兵三万汉诺威以维护汉诺威稳定。德意志联军总司令是普鲁士骑兵将军冯·齐腾,参谋长罗恩,罗恩也是一万两千普军的指挥官,而莱茵军出兵两千四百,毛奇任指挥官。

德意志联军进入汉诺威之后,用了不到两周就平息了事态。但汉诺威人很快就明白自己引狼入室——德意志联军赖着不走了。

德军赖着不走的行为彻底激怒了英国,英国首相坎宁的绥靖态度遭到了议会和反对党的严厉批评,他也不得不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以保障汉诺威的独立。但坎宁到此时依然不想动用军队,而是寄希望于外交手段。

英国外交部向德意志联邦驻英国大使发出照会,要求德军退出汉诺威;英国驻汉诺威的外交使团开始与汉诺威议会做沟通,希望他们能做出要求德意志联军退出的要求,这样德军驻留在汉诺威就没有了法理上的基础;坎宁的私人密使也分别去了维也纳、慕尼黑、波恩,尝试在德意志联邦内部牵制普鲁士,达到使德军退兵的目的。

但坎宁很快发现,外交并没有什么用。

对于英国外交部的照会,德联邦大使馆虽然接受了,但也表示反对英国干涉汉诺威议会的决定;而汉诺威议会中,亲德势力牢牢控制着议会风向,坚决不做要求德军退出的决议;对于是否继续留驻汉诺威,德意志联邦内部没什么争论。甚至包括与英国私下有勾结的谢绾,都觉得既然英国人不想管汉诺威,不用战争就能接管汉诺威也不是啥坏事;而且就算惹恼了英国,在汉诺威开战整体上也是普鲁士人的事,与莱茵有什么关系。

至此,坎宁也被逼上了绝路,不得不下重手。但坎宁随后的操作,没有让普鲁士怎么样,倒是先让莱茵栽了个大跟头。

英国首先宣布整个英国及英殖民地,废除此前加收100关税的政策,而是改为对德意志地区全面禁运,并封锁北海贸易,紧接着法国及其附属国也宣布跟随英国对德意志联邦实施禁运和经济制裁。

这下几乎整个西欧都对德意志联邦封锁了市场。一直觉得自己在看戏的谢绾猛然发现自己站到了战场第一线,没想到英法做事这么猥琐——要知道如果是直接打仗,压力最大的是普鲁士,而打经济战,压力最大的是莱茵联邦。

他这才急了,赶紧反过来派密使前往英国求见坎宁,结果被坎宁拒之门外。

本来逐渐要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的莱茵联邦,突然进出口被完全切断,很快就出现了大面积企业停产。不仅开始有失业工人闹事,就连鲁尔财阀也不停的抱怨谢绾此前在政治上无所作为,才导致德英关系恶化,而且失去了与英国的秘密联系渠道。

谢绾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在办公室里焦灼了好几天,直到坎宁的密使再次出现在他办公室门口,才让他看到了一线生机。谢绾当然知道坎宁这就是熬鹰,不逼得谢绾受不了,坎宁是不会提出具体要求的,而一旦提出要求,谢绾也就再没什么还价的空间。

坎宁的要求也不复杂,要求谢绾要么联合其他德意志国家,通过德意志联邦议会正常决策使德军退兵,要么就找借口与普鲁士发生军事冲突,英法两国将履约支持莱茵。

看到这两条“建议”,谢绾心都凉了。这他妈的哪条都不好办啊。英国人自己都搞不定汉诺威议会,却让谢绾去搞定成立之初就明摆着由普鲁士说了算的德意志联邦议会,这不是一堆废话吗,逼着让谢绾选第二条路。但第二条路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虽然因为路德维希与谢绾过去的恩怨,普鲁士和莱茵早晚有一战,但谢绾一直跟路德维希捣乱,不就是因为惧怕普鲁士,想让路德维希后院着火没时间对莱茵用兵。现在居然要让莱茵主动挑起跟普鲁士的冲突?那还不如直接镇压国内的混乱,慢慢熬过去呢。

可是莱茵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二章 逼上梁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