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我的导演时代>第480章 横扫贺岁
关于抗米援朝战争的事情,也激起了很大的反响。

“李谦太牛逼了,拍一小段战争戏,竟然把抗米援朝战争了解的那么细致,什么大机动、大埋伏、大穿插、大迂回、大包围,这战术一听就厉害,我看谁还敢说他瞎吉尔乱拍的!”

“我就说了李谦拍的没问题,忘了去年不是经常传出来去什么找抗米援朝老兵采访,去军事博物馆找资料,肯定会挺严谨的。”

“我以前一直以为就是人海战术,还是听李谦说了才搞懂,原来这个所谓的人海,只是三三制战术造成的假象。”

“三三制战术可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要班长的命令能够传到三个战斗小组耳朵里,而且还要保持距离,要保证敌人一发炮弹最多不超过伤亡三人。

这比李谦电影里拍的复杂多了,其实电影里也是瞎拍,因为一个镜头里根本没法同时容纳一个完整的三人战斗小组,就算是中景,镜头里也装不下一个27人的战斗群,《返老还童》里也就是摆了个看起来像三三制的阵型,其他就为了好看了。”

“上图自己看jp,山腰处前方几个进攻小组保持差不多的间距,互成一个个三角形,后面左侧是一个迫击炮小组,携一门60迫提供曲射火力支援,中间是指挥组,在敌人直射火力的死角区以望远镜指挥作战,右侧红圈那两人则是狙击小组,不过没有狙击枪,用步枪对山顶敌军进行精确射击,优先顺位是指挥员、重火力、医疗兵,最后才是普通士兵!”

“其实三三制只是六大战术原则里的一种,其他还有一点两面、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战争可没那么简单,复杂多了。”

“jp”

“jp”

越来越多的军迷开始给影迷们科普当年街坊军、志远军的战术,原本这些“无聊”的东西,随着《返老还童》的热映,反而让观众们开始感兴趣了。

于是乎,越来越多抗米援朝战争的事迹、细节被媒体报道。

用热血之躯堵机枪眼、炸碉堡,各种烈士的事迹,还有一些经典战役传遍了整个互联网。

这些人和事里,有些是连小说都编不出来的,再加上现在观众对宣传这些事迹也没有抵触情绪了,反倒是掀起了热烈的讨论。

“卧槽,真的这么猛吗,张益演的那个狙击手就是张桃方的原型啊,几百颗子弹就干掉两百多个敌人,比打cf都离谱!”

“那算什么,那个刘子光才是最吊的,单枪匹马,一个人俘虏了63个敌人,还是什么英吉利皇家陆军,奇点的军事小说都没有这么写的。”

“皇家陆军西方军队打仗不就是动不动投降保命为主吗,法兰西军队就这样,投降都习惯了。”

“看了这些事迹和战斗,发现志远军真是强啊,不知道是什么人误导我们,就知道人还战术!”

“也有惨的时候啊,长津湖战役那里零下四十度,冻出了三个冰雕连,《返老还童》都只拍了一个,太惨了,活生生地被冻成冰雕。”

“一想到那个镜头,我就有种想哭的冲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啊,只不过是前人负重前行罢了。”

网络上,大家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抗米援朝战争竟然成了一个很火的话题。

虽然也有一部分人出来反驳,驳斥这些“离谱”的英雄事迹全是正府编出来的,理由就是,不合理,根本不可能实现。

人还不少,尤其事在某个及网站和论坛上,和网民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还有些公众知识分子和自媒体,跑出来大肆批评正府的宣传,各种反驳那些英雄人物、实际的真实性。

反正在这些人嘴里,那些让人震撼的人和事,都不合理,都是假的,志远军没那么强大,就是靠人命堆出来的。

一方面贬低志远军,另一方面开始吹嘘米军的强大,从火力装备、后勤到西方人更强壮,找了一大堆论点。

网上争论的很激烈,不过渐渐有些站不住脚了。

这个阵势,一直观望的吴雨森更不敢出声了,事实上就没有哪个导演敢出来说战争戏拍的不好,不现实,不合理的。

不过,什么鬼人都有,内心而言,还是有人很不认同李谦所拍的。

在之前的时尚芭莎慈善夜和李谦辩论,结果说不过李谦,还被羞辱了一番的管琥,此时就在生闷气。

本来嘛,刚看完电影,对于里面关于抗米援朝的戏份,他又太多的槽点想说了,可是顾忌到李谦的地位,一直没敢说什么。

没想到吴雨森却先开喷了,这让管琥有了点底气,反正前面有大导演盯着。

可是,就在他组织好语言,准备在接下来一个活动中说两句自己的想法时,网上动静越来越大,就成了现在这样子。

这种时候出头,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管琥只能偃旗息鼓,在心里生着闷气。

《返老还童》依旧在电影院高歌猛进,刚刚过去的周一,也就是第一个工作日,跌幅只有30,单日依然拿下14的超高票房。

上映五天,总票房已经来到了873亿。

五天破八亿,连续五天破亿,也是华语电影的新纪录,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记录。

星期二,虽然很多影院都取消了热门档期的周二半价日,只在生意不好的时候恢复周二半价,不过在强大的口碑支撑下,《返老还童》单日还比周一多了四百万。

上映六天,总票房已经突破了十亿大关,达到亿。

状态提示:第480章 横扫贺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