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明天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

第一百五十二章与勋贵的联盟

朱祁镇说道:“国家册封功臣,固然也有赏功罚过,激励人心之意,却也想与功臣,善始善终,国家勋贵为国之屏障。”

“先帝可以无忧而去。就是有英国公在。”

“但是正统元年,西北兵事,却要王骥督师,是因为朝廷没有大将吗?”

这个想法,朱祁镇当年有,但是而今却没有了。朝廷领兵大将青黄不接,固然是原因所在,但是太皇太后对兵权的警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陈桥兵变,皇袍加身,殷鉴在前。

太皇太后岂能不做防范。

京师真正有威望大将,是一个不能动。这才让一个文官有统领大军的机会。

朱祁镇说道:“太宗在时,我皇家与勋贵之间,可有如此生疏?说起来,即便朕不是皇帝,你我两家,也是同家之好。只是这分交情,到了下辈能有几分?”

张辅的父亲张玉是怎么死的?

在靖难东昌之战中,太宗皇帝陷阵,军中不知所踪。张玉陷阵寻找太宗皇帝,结果第一次寻找没有找到,返回本阵之后,发现太宗皇帝没有回来,就再次陷阵去找。

结果张玉这边陷入南军阵中,太宗皇帝就回来了。

但是张玉不知道。

张玉以不找到太宗皇帝,不回本阵的态度,被南军重重包围,力战而死。

所以太宗皇帝一直将张辅当做子侄。

不过,仁宗宣宗对张辅虽然也看重,却不如太宗皇帝那么看重了。关系没有那么亲密。

到了朱祁镇这里,朱祁镇对张辅的感觉,更多是外廷的一个大臣,军中大佬。至于私下的感情,却没有多少了。

“朕希望英国公世世代代为国家柱石之臣,而皇家与英国公家族,也是世世代代亲密无间。故而朕想着今后,经筵固然不错,但是还应该效仿太祖皇帝,勋贵与宗室弟子同在大本堂受教。所教授的自然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还有兵法战策。”

“而今朕尚没有国本,大本堂也无须大学士兼领,不过,英国公可否为朕照看一二。”

张辅顿时明白,他的猜测是对的。

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极大的际遇。

如果英国公家族能世世代代的在大本堂之中占据一席之地,与每一代皇帝都有同窗之谊。又何必担心家族没落了。

张辅立即说道:“臣谢陛下隆恩。此事叫交给臣,臣定然办得妥妥当当。”

朱祁镇心中顿时一松,暗道:“这一件事情总算是定下来了。”当然张辅在朝堂之上,意气风发的样子,让朱祁镇知道勋贵虽然这些年,被文官集团压下去了。

但并不是说,勋贵集团就一点力量都没有了。

别的不说,在土木堡之变后,勋贵还有能力在北京城之中发动夺门之变。就可见勋贵集团的潜实力之大。

张辅作为勋贵集团的领军人物,他既然点头了,即便文官那边不答应,张辅也有办法让这一件事情通过。

朱祁镇送走张辅,随即在武英殿之中来回踱步。细细思量今日与张辅谈话。

对瓦刺的总战略方针,也就是与长城一线决战。

这个想法,朱祁镇心中还有一些存疑的。

但是武学与大本堂体系的建设,却让朱祁镇看到一丝军事改革的曙光。

大明军官体系,最顶端的乃是公侯伯sān_jí勋贵,下面的就是世袭指挥使,世袭指挥同知,一直道世袭百户。

这个庞大的集团掌控着大明军权。

即便朱祁镇知道,这个庞大集团的根基,也就是从最普通的军户开始,已经有了腐朽的气息。

但是想在这方面动手脚,也是非常困难的。

任何关于军权的事情,一个弄不好,就是天下大乱。

大明历代皇帝都不是傻子。

他们宁可另起炉灶,建立类似于戚家军这样的将领私兵,也不愿意去触动这么大的利益集团,显然是有原因的。

但是不动这方面的事情,朱祁镇想要战胜瓦刺,只会永远准备不足。

所以,在处理这一件事情上,是很考验朱祁镇的手腕的。

从军事教育体系上插手。是朱祁镇推演过好多次了。

“谁是我的敌人,谁是我的朋友?”朱祁镇反复沉吟这一句话。

这也是他这样做出发点。

首先对上层勋贵来说,如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这样的人,虽然他们或许在卫所土地流失上,有利益存在。

但是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主要利益。

对于站在大明食物链顶端的勋贵,只要军方强势,才是他们最大的利益。

要知道在洪武永乐朝,巡抚见了总兵官都要行礼,特别是各地总兵官都有勋臣担任,这些布政使什么的,都几乎等于军中文吏了。

但是而今是什么样子?

文官已经隐隐约约压了勋贵一头。

他们或许看不道将来,大明武将在七品文官面前,求门下走狗而不可得的局面。但是文官势力日益侵吞勋贵的势力。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很多勋贵心中,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自然不会归咎到自己的不能打了,而是归咎到仁宗皇帝那边。

仁宗皇帝潜邸之臣,都是文臣。

也正是这些文臣把持了这十几年的朝廷大权。将他们一点一点压了下去。

所以,真正决定他们地位的是圣眷。

朱祁镇也才感受道一点作为皇帝的感觉。

皇帝要掌握住一个平衡点。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