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明天子>第一百零二章 宁王朱奠培

第一百零二章 宁王朱奠培

大明不能将藩王封出去就不管了。大明对藩王的管理必须有一套体系。只要是体系就要有奖罚。

罚就不用说了。

自然是有各种手段,比如说降爵,革除封地等等。

但是如果奖赏?

藩王的爵位已经是人臣之顶峰。真正是赏无可赏。

如果某一代藩王太过有手段。朝廷也可以召入京师,入京辅政。他根基在南洋,自然难与京师的文臣交锋。却也可以让很多文臣不敢为所欲为。

不过,朱祁镇还觉得韩雍的做法,还是有一些小家子气了。

朱祁镇干脆一封诏书,昭告天下。

宣各地藩王入京觐见。

如此一来,是事情就大了。因为各地藩王距离北京路途不一,再加上各种准备,此刻的诏令,到了秋冬能过来就不错了。

只是这样的诏令到了不同的人手中,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大明重藩,不过是秦,晋,楚,蜀而已。

不过晋王可以不用管了。

因为晋王距离北京太近。

晋王根本不可能翻出北京的掌心,于是晋王早早的来京师,并向皇帝哭诉,说他身体怎么怎么不好,不能为朝廷效力云云。

想免去南洋受罪。

对,在很多人的眼中,去南洋就是受罪。

至于秦王,楚王,蜀王,虽然各有心思,心中或有不满,但也不敢表现出来,毕竟而今大明朝廷有多少力量,他们也都明白。

不过,他们不敢有别的心思,却不是不敢有小动作。

他们的小动作就是宁王。

说起来宁王一脉,乃是对帝室一脉心中怨气最大一支。

当初太宗皇帝起兵的事情,面对南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他留下世子守城,而今自己带兵出塞,去了大宁,一举夺了宁王之兵,从此才有了与南京对抗的本钱。

当时太宗对宁王可以说好了,兄弟两中分天下。

只是天下大定之后。

宁王也识趣,不敢说什么中分天下的事情。但却想封一个好地方。就求苏州。

太宗不许。

求钱塘。

太宗不许。

最后封到了南昌。

在太宗之后,宁王也想换一个好地方,但是被仁宗皇帝打发了。甚至派人查宁王有什么不妥当之举。

宁王只能托庇于文学之道。在正统十三年去世。

要知道在洪武年间,可是有一句评价,说是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但是善谋之宁王最后逼成这个样子,宁王一脉之中没有郁郁之心,却是假的。

而今的宁王乃是宁王朱权嫡孙。名叫朱奠培。

他父亲死的早,从小在朱权膝下长大。可以说是被朱权培养出来的,与朱祁镇年岁相当。

是后来造反的宁王朱宸濠的爷爷。

所以宁王家族对帝室一脉的想法,一直是有的。甚至各种准备未必是到了朱宸濠。才有的。

此刻朱奠培心中一直在犹豫。

他已经从各种渠道接到了很多太祖一系藩王的书信。很多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言下之意却是再明白不过了。

希望他给朝廷一个教训。

朱奠培心中非常激动,却也知道他到了一个该选择的时候了。

听从这些人的劝说,起兵反抗朝廷。

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首先大明南方空虚。

大明南方之兵不是在西南,就是在南洋,寻常时候朝廷在南京有京营数万,但是而今这数万兵力都南下了。

而江西本地卫所军。朱奠培不敢说完全掌控,但是却也可以第一时间瘫痪。不要小看,一个藩王几十年在封地积累的人脉。

就好像朱宸濠起兵的时候,第一时间将江西城之中忠于朝廷的人给杀了。

如此从南昌到南京,并没有什么阻碍。

而今南京也缺少得力的大臣坐镇。

如果曹鼐还在,他绝对不会有这个想法。只是而今南京留守大臣空缺。

朱祁镇是想留给韩雍的。

毕竟韩雍这样的大臣,即便不做首辅,能安置他的职位,也就那几个,不能不提前准备。不过,在朱祁镇看来,南京留守这个职务,很多时候都没有事务,空缺一段时间,也不会出什么事情。

这才有这样一个纰漏。

而各地藩王的支持,也是朱奠培心中更一个筹码。

看起来各地藩王早就没有权力了。

但是宁王能在南昌做到的事情,太祖所封的这些王爷,大多都能在本地做到。甚至太宗起兵的时候,如果没有各地藩王在后面扯后退。建文未必那么容易就丢掉了江山。

而今有各地藩王支持。也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毕竟很多藩王,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表态,如果没有朝廷又一次削藩。朱奠培很难有这样的利好。

但是除却好处,之外还要看坏处。

朱奠培很清楚,当今皇帝是一个很难缠的皇帝,看他登基以来打过的战事,就知道不好惹。纵然而今南方空虚,他能顺利的占领南京,坐拥江南,但是朝廷有北方之精锐,大举南下,之后的战事,也不是很好打的。

更不要说大明从南洋撤回来的话,他要面对两面夹攻。

他自然是犹豫不定。

一方面对眼前的机会,垂涎不已。另外一方面又担心,大事不成。他反复的想。

以至于出京师来的使臣,一边又一边的催促宁王上京。

朱奠培太清楚了。

这一次上京,各地藩王的意见根本不重要,不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二章 宁王朱奠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