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1625冰封帝国>第三章 加勒比之一:牙买加争夺战(1)金银岛③

眼下,跟着佩恩来到哈瓦那的船只共有十五艘,其中包括大型战列舰“奥利弗号”一艘,有三层直通火炮甲板,小型战列舰四艘,有两层直通火炮甲板,剩下的则全部是武装商船,只有一层直通火炮甲板。

刚才林恩那艘所谓快船,实际上是一艘大型通报船,身体已经有了流线型的雏形,既能装载一定等货物,还拥有相当的火力,虽然没有一般的武装商船皮实耐用,不过胜在机动灵活,这种船只算是英国人在这个时代除了铜板包裹船底、燧发机击发火炮之外另外一个贡献。

后世的飞剪船便脱胎于此,但大夏国的“雨燕号”、“信天翁号”已经完全是飞剪船了,还是加装了蒸汽机的飞剪船,在他们面前,林恩的快船只能说相形见绌。

这也是英国人,若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甫一见到“雨燕号”、“信天翁号”,除了惊诧之外,就算有所得也不会用在自己的船上,但英国人就不同了,他们眼下的他们在追求新技术方面还是在欧洲独树一帜。

对宝船财物的渴望,加上对雨燕号的好奇,让佩恩下达了让船队冲进哈瓦那湾的命令。

当然了,作为一个海军中将,他并没有孤注一掷,他的旗舰“奥利弗号”以及一艘小型战列舰、三艘武装商船依旧围绕在他周围。

这一次佩恩与维纳布尔斯带领的舰队是大英帝国第一次向海外以国家的名义派遣了这么大的力量,随行的陆军来自模范军,海军也是经过克伦威尔亲自整顿后的新式海军,可以说,克伦威尔奠定了英国在军力上正规化、职业化的基础。

这一次,除了武装商船,所有的战列舰或准战列舰几乎都是克伦威尔上台后新建的或者按照新的编制组建的,大部分船只的船龄都在十年以内,奥利弗号、克伦威尔号以及八艘小型战列舰都是近五年新建的船只,以英国现在的实力,佩恩几乎将大英帝国三成左右的核心海上力量都带出来了。

奥利弗号,体型与大夏国新舰队的金雕号相近,三层直通甲板设置的火炮也与金雕号相近,从下往上,分别以三十二磅、二十四磅、十八磅为主,而瀚海军的则是三十二斤、二十四斤、十八斤,实际上相差无几。

而英国人的小型战列舰或者准战列舰,则是以二十四磅、十八磅为主,两层直通甲板,加上其它一些火炮,加起来有三十门之多,这才是他们的主力战舰。

而在瀚海军的新舰队里,数量最多的就是游隼号,新建的却是三层直通甲板,从下往上分别安置了十二斤、十八斤、二十四斤的火炮各二十门,加上首尾的各两门十二斤火炮,一共六十四门。

在新舰队里,游隼号有八艘,如果放在英国人那里,便是妥妥的八艘战列舰!

当约翰.威尔斯带领剩余的三艘小战列舰以及十二艘武装商船从哈瓦那那狭长的海峡过去后,在东边的海平线上出现一艘大船!

这里就要说说为何哈瓦那是得天独厚了。

除了哈瓦那湾是加勒比海首屈一指的天然深水良港,在他的两侧,距离哈瓦那湾都在十里左右的地方还有两处海湾,都是有河流汇入的海湾,港口条件自然不如哈瓦那湾,不过依旧是能遮风挡雨的海湾。

这样的情形,对于哈瓦那来说实在太有利了,你想要攻击哈瓦那,就要防备两侧海湾随时可能出来的船只。

英国人的海图来自私掠船,对于哈瓦那湾描绘的非常详细,不过对于两侧的海湾却是一笔带过,故此,佩恩也对他们忽略了。

在威尔斯驶入海峡后不久,东面的海平线上驶来一支船队,西边同样如此!

前面说过,孙秀涛亲自担任指挥使的船队一共有二十三艘船,抛开舰队旗舰“大鹏号”,剩下的则是两支分别包含十一艘战舰的分舰队。

陈牧之很激动。

大夏国拿下东方港、纳塔尔、委内瑞拉后,需要的护卫船只数量大增,尼堪第一次带过来的三支老式分舰队几乎都留在了上述区域,眼下能够来到古巴岛附近的自然是刚刚组建不久的新舰队了。

陈牧之现在是瀚海军新舰队一艘主力战舰游隼号的舰长了,与以前带着两艘雨燕号主要以侦查、通报为主的任务相比,游隼号是时下瀚海军实打实的主力战舰,何况还是加强改进了的游隼号!

在以前,由于蒸汽机的使用,本来有两层甲板的游隼号只能牺牲一层甲板用来安置蒸汽机以及相关设备,新式游隼号不仅恢复了两层直通甲板,还加了一层,六十四门火炮,在如今欧洲战列舰的序列里,虽然比不上那些动辄百门火炮左右的巨无霸,但依旧是战列舰!

此时,已经进入到哈瓦那湾的威尔斯舰队已经听到了佩恩紧急召唤自己回去的讯号,但他头一次拒绝了佩恩的召唤。

作为老海军,他知道,如果此时再掉头,等他回到外海时,时间至少过去了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若来敌实力不济,佩恩手中的“奥利弗号”以及另一艘小型战列舰、三艘武装商船的组合足以应付他们。

若是敌人数目众多,以佩恩的厉害,早就跑到更远的外海了,绝对不会留在原地挨打!

如果敌船准备与自己一样沿着海峡进到海湾,海峡的出口只有三百米,自己用五艘武装商船就可以将出口封锁住,然后用剩下的三艘小型战列舰、七艘武装商船全力打击佩雷斯的残余舰队!

如是运气不错的话


状态提示:第三章 加勒比之一:牙买加争夺战(1)金银岛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