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1625冰封帝国>第三十五章 中东欧纪行之五:波德拉谢之战(1)
的步军结成阵势——此时的俄罗斯人已经从波兰人、瑞典人那里学到了以长枪兵护卫,火枪兵居中射击的对付骑兵的战术,瀚海军的骑兵想要轻松击败对方就要煞费思量了。

“这里离卢布林有多远?”

最后尼堪问艾利克斯。

“不远,大约一百五十里”

尼堪点点头,卢布林离乌克兰也不远,暗忖:“自己带着两个军团进入波兰后,在波兰、乌克兰边境处放置了叶布舒军团,原来是因为粮草耗费太大并没有将他带上,如今看来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他看向张文俊,“立即派出灰衣卫,跟着艾利克斯的人去叶布舒那里,让他带着军团立即北上,目标:科茨克!”

科茨克正是米哈伊洛夫占据的那处庄园的名字,离波德拉谢有三十多里,是俄罗斯大军最突前的位置。

尼堪这样吩咐也不是没有原因,“按照此时欧洲人的德性,每攻破一个庄园或者城堡之后,一定会大肆烧杀淫掠一番,想要在第二日继续行军,最快也要等到下午,那时,按照瀚海军骑兵脚程,应该赶到了,若是自己没有猜错的话,阿列克谢的骑兵正好才来到科茨克!而那时,按照规矩,处于前锋位置的米哈伊洛夫应该抵达了维斯瓦河河口!”

河口附近有一座波兰人修建的桥梁,只要将桥梁破坏,俄罗斯人就会前进不得!

不过现在问题来了,眼下正是夜晚,自己要不要继续让穆占带领一千五百骑绕到敌人的最后方(此时已经得知敌人的尾部位置,在翼骑兵的带领下可以绕过去),就在晚上对敌人后面的新军进行攻击?

尼堪很快下定了决心。

“队伍不分散了,直接进抵波德拉谢!”

尼堪打的主意是,眼下道路上的敌军都在歇息,自己的骑兵完全可以大摇大摆开到波德拉谢城堡下面,首先对城外的哈巴罗夫骑兵进行打击,因为按照赵良栋审讯俘虏获得的消息,哈巴罗夫的骑兵倒是颇有游牧部族的习惯,或者是为了向城里的阿列克谢表达忠心,他们在城外扎起了帐篷,而且还没有打下用于防卫的栅栏!

当然了,从科茨克到波德拉谢,有的道路就是从村庄穿过的,想要完全没有遮拦地通过也是不可能的,不过,此时村庄周围的农田都冻得生硬,马匹若是小心一些的话,还是可以通过的。

“走!”

尼堪带着大队出发了,六千骑打着火把奔驰在前往波德拉谢的道路上,经过科茨克时,他们并没有避过米哈伊洛夫,而是留了一千骑断后,剩下的人依旧以急行军的速度奔驰着。

米哈伊洛夫很快就得知有骑兵从南面过来了,由于他这一处庄园是农田的中间,并没有在道路上,加上自己的几处暗哨全部被瀚海军抹掉了,当瀚海军骑兵以宏大的阵势从庄园前面的道路上通过时,来得及前来阻拦的只有值守的那一百骑,不过在断后的瀚海军骑兵打击下,能成功返回庄园的渔猎民骑兵不到一半。

半个小时后,米哈伊洛夫出动了,眼下的他完全失去了方寸。

敌人突然出现,作为前锋的他竟然懵然不知,而敌人出现后他不能将情报及时报给哈巴罗夫以及沙皇陛下,事后若是追究起来,他只有一个下场——被扒个精光后投入冰冷的莫斯科河,与沙皇的那些大大臣不同,投入莫斯科河后肯定有人将他们救起来,对于他们这些原本就很卑贱的渔猎民,投入冰窟窿后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通往波德拉谢的道路只有一条,道路的两侧不是密林便是农田,你就算想要绕道也快不起来,因为你不可能快过正在道路上的瀚海军,那时,恐怕敌人已经打到波德拉谢城下了。

米哈伊洛夫派出了三百骑,让他们不管马匹了,拼死绕道前往波德拉谢,自己带着剩余的骑兵准备追上瀚海军,准备缠住他们,为哈巴罗夫争取时间。

实际上,在夜晚,只有在道路上奔驰最快,绕道森林、农田不用说也快不起来,故此,对于米哈伊洛夫来说,唯一有效的便是在道路上缠住瀚海军,若是能吸引更多的敌人停下来与他决战,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尼堪安排断后的骑兵指挥使是巴图,从车臣汗部回到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苏尼特部落腾吉斯的儿子,也是梨树城骑兵学校毕业的学生之一,与图里琛、孙德忠、孙思克、祖泽洪、穆占住一屋的那个。

眼下,图里琛、孙思克都已经成了旅指挥使,穆占是神武军的副将,祖泽洪成了大夏国驻普鲁士大公国总领事馆的武官并兼任德意志诸国、波兰-立陶宛王国、波罗的海东岸广袤地区的灰衣卫头目,地位也不可小觑,而那位本来最笨的孙德忠,虽然也还是一个团指挥使,不过前不久皇上已经准备让他担任新成的以汉军骑为主的右神武军的旅指挥使,虽然尚未上任,不过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

只有他巴图,还是一个团指挥使。

其实,上述几位,大多都是二十二三岁,这样的年纪,升到团指挥使已经相当了不起了,不过巴图不这么看,同宿舍的人混的都比他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故此,当尼堪安排担任断后的任务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了。

因为,他知道,大军抵达波德拉谢后肯定是有大战的,不过在那之前,就必须击溃路上唯一的一支骑兵队伍——米哈伊洛夫的渔猎民骑兵!

“呜……”

寒风中,夜色里,道路上,农田里,积雪都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中东欧纪行之五:波德拉谢之战(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