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1625冰封帝国>第一章 瀚海儿女初长成(一)

转眼间,金不换来到伯力省双城州湖西县已经五年了。

瀚海国将滞留朝鲜的十万户汉民迁到境内后,大致是这样分配的:

兴凯湖周围安置了两万户,设置双城州,湖东、湖西、湖南、湖北四县,每县人数都在五千户左右,州城双城子设有学堂。

两万户安置在三江大平原,设置依兰州,以及佳木斯、同江、双鸭山等县(这些地名此时已经存在了,努尔哈赤曾在佳木斯设置佳木克尔噶删,此处简称佳木斯,不过却没有实质性管辖过此地,多为羁縻)。

在哈尔滨附近安置了两万户,设置哈尔滨州,以及阿城、呼兰、巴彦等县。

在呼伦城安置了五千户。

余者约莫万户被安排进了各大工矿作坊,尚有两万多户分别安置到了从乌兰乌德一直到尼布楚的广袤河谷地带。

金不换一家是最早被安置到湖西县的,说是湖西,实际上是兴凯湖西南一直到长白山这一带。

整个兴凯湖周围原本都是渔猎民族活跃的地方,森林、土地基本上没有过度的使用,金不换他们所在的湖西县比不上湖南、湖北,与湖东差不多,更比不上辽阔的三江平原。

不过在金不换这位种地的老把式眼里,此地依旧是上天偌大的恩赐。

他们刚刚抵达时,平地上长满了树木,不过由于以前渔猎部族的砍伐,终究不如山上茂密,但稀稀拉拉的树木周围,都厚厚地落着一摞由树叶、枯草、鸟兽粪便混合而成的腐质层,最里面的土地黑黝黝的,一把抓起来都能滴出黑油。

而从长白山上流下来有十几条大小河流,完全可以满足整个湖西县灌溉的需要。

五年过去之后,湖西县的丁口由约莫一万五千人增长到了两万人,也就是说,几乎每一户都增添了人口,而死亡的却寥寥无几。

金不换所在的堡子正好在山脚下。

最近,在堡子其他人的帮助下,金不换已经完成了三十亩黑麦大麦小麦、十亩水稻、十亩土豆的种植。

水稻的稻种是从朝鲜平安道弄过来的,加上一些朝鲜农户的协助,今年是第一次种植,也不知晓行不行。

由于靠近山地,作为辽东军户后代的他买了一副弓箭、一柄横刀后也时常上山打打猎、运气好的话也能碰到上好的人参,其它的诸如蘑菇、木耳、桑黄(此时用来治疗伤口的药物成分之一)也多得是。

于是,他的日子与以前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五十亩的土地,才刚刚种上没有几年,如此肥沃,没有歇田的可能,这几年,无论是小麦、大麦还是黑麦(黑麦有肥田的作用,在各块田地里轮番种植的话可以维持肥力),产量都在两石左右,加上如今已经在瀚海国境内广为种植的土豆,每年的收获都在一百石以上。

一百石!你能想象吗?那可是万斤粮食!

三成上缴给官府后,还有七十石,他夫妇俩也吃不完,用二十石在县城换一些食盐、布匹、日用器具后还剩五十石,这五十石金不换死活也不想再卖了——一个饿怕了的人对储存粮食的决心是可以想象的。

这一日的下午,已经是四月份的中旬了,不过天气依旧很凉爽,金不换坐在自家院子里打盹。

院子的正中自然是住人的,两侧则是杂物房和养牲畜的地方,前几日,金不换从堡子里养母猪的人家那里买来了两头小猪仔,还养了一窝小鸡,喂完猪仔、小鸡后他在午后暖阳的照射下、猪仔的哼叫声中惬意地打起了小盹。

他的脚边躺着一只刚刚三个月大的、从山里的“水哒哒”那里买来的土犬。

这样的生活,放在几年前不敢想象,就算是放在十几年前整个辽东还是大明的领地时也不敢想象。

但现在办到了,不仅如此,三餐吃饱,隔三差五有肉食已经成了常态,金不换迷迷瞪瞪中有些恍惚,不知是在梦里,还是……

“嘎吱”

院子里的木栅栏被推开了,金不换身边的土犬先是发出一阵恶狠狠的叫声,接着声音又温柔了起来。

“二丫、三蛋回来了?”

金不换睁开了眼睛,眼前出现两个身影,一男一女,男的约莫十五六岁,长得粗壮敦实,女的约莫十七八岁,倒是一副高挑的身材。

金二丫、金三蛋,金不换的一双儿女,抵达湖西县时他们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第二年便双双进入到双城的学校读书,话说当时金不换夫妇死活不同意金二丫去读书的,还指望她在家里帮手呢。

不过堡子里的堡长威胁说如果不将“适龄男女”送到学校的话每年就要多缴一成的粮食,看在那一成粮食的份上,金不换勉强让二丫去了。

“让女娃读书?莫非是去给学校里的老夫子端茶递水?”

他一开始想到的是这个,想到瀚海国对自己的恩情,让自己的女儿去伺候人他还是愿意的。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儿一女到了学校后不但没有伺候人,反而都进了“男班”、“女班”学习,按照瀚海国的规矩,三年便要毕业。

他这两个儿女倒好,儿子毕业后进了伯力的“高级技工学校”继续修习,听说毕业后就会到伯力的某工坊当“六等技工”,金不换也不置可否,能做匠人他也没说什么,反正有薪饷可拿,听说还不错,不过他的内心还是想让他回来帮着干农活的。

他的女儿更是骇人听闻,这一路读下来,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这不,三年后


状态提示:第一章 瀚海儿女初长成(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