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1625冰封帝国>第五十七章 风光旧曾谙(1)哀叹者与觉醒者(上)

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

在1661年,大夏国改元东盛,该年才是东盛元年。

南京城,前东林党巨擘钱谦益八十大寿(今年七十九岁,中国人一般提前过),钱府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南京,作为南直隶的大城落到大夏国手里也五年了。

钱府的外宅就建在莫愁湖边上,正是秋末的时候,江南的文人们以“伤秋”为主题的诗文活动至此达到了了高潮,高潮的地点就在钱府。

五年了,大夏国就像在江北各省一样,在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土地革命为重心的运动,江南作为明国的赋税重地,前中期是产粮大户,中后期又是白银大户,在以太湖为中心的腹心地带,在大夏国入主之前,全部种上了茶树、桑树,茶业、桑蚕业,加上以苏州为中心的棉纺织业,以杭州为中心的文房四宝,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业,以江阴为中心的造船业,江南,当时的手工业为中国之冠。

江南,又是东林党、复社的重地,当大夏国的军队浩浩荡荡越过长江时,绝大部分东林党、复社士子都跟随着南明皇帝朱慈烺南下了,历经磨难后,最后退到了安南。

少了这些人,大夏国的土地革命进行得还是异常顺利的。

但也不是全无波澜,江南是大地主、大乡绅云集之地,有这些人的存在,就有大量的奴仆,一般来说,他们的比例至少是一比一百。

当大夏国开始在江南施行土地革命时,依附于大地主、大乡绅的奴仆至少有百万之众(后世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部分,统称江南),可想而知这里经济的发达,能够养活的人口之多让从北方过来的大夏人瞠目结舌。

由于大夏国废除了奴隶制,这些大地主、大乡绅与奴仆们签订的卖身契就全部作废了,但这些奴仆却舍不得走,对于他们来说,回到乡下种地真还不如赖在大户人家过活,但当这些大地主、大乡绅的土地被剥夺后,一开始,他们光靠积存的家底是养不活这些奴仆的,于是,在大夏国初定江南时,在某些别有用心的大乡绅的撺掇下,还爆发了江南奴仆起义。

当然了,这些所谓的起义在的大夏人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正规军尚未出动,灰衣卫就将其扑灭了,然后自然顺藤摸瓜,按图索骥,又在江南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但终究还是有愿意拥有自己的田地,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几年下来后,他们美好的日子是肉眼可以见到的,这也促使一些按照新的雇佣方式与雇主签订了雇佣协议后的奴仆又有相当一部分返回了乡下。

当然了,也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大儒、巨擘,就像钱谦益这样的,他的学生遍布天下,其中既有跟着朱慈烺南下安南的,也有跟着郑家南下苏门答腊岛的,自然也有加入到大夏国的,于是像他这样的人物在任何时候都过得不错。

这里要说明的是,当瀚海军如风卷残云一般攻入长江以南时,原本的福建总兵郑芝龙似乎是看到了尚可喜的前景,在瀚海军进入福建之前便在英国人、荷兰人、亚齐王国多方角力的苏门答腊岛进行了布局,当瀚海军正式南下时,他便带着郑家几十年的积蓄、人马、船只正式南下了,并顺利攻占了巨港、占碑、明古鲁、南榜四个苏门答腊岛南部区域,这些地方以前本就有郑和船队遗留的后代,当时除了明古鲁有英国人的据点外,其它地区并没有大的势力,郑芝龙进入后一时也没什么对手。

而郑芝龙的长子郑森也是钱谦益的弟子。

于是,当下南洋的势力分布是:

台湾岛:满清

吕宋岛:北部,满清;中部,西班牙;南部,摩尔王国余部

印度尼西亚群岛:荷兰

婆罗洲岛:尚可喜

苏门答腊岛:北部,亚齐王国;南部,郑芝龙

安南(越南)、水真腊(柬埔寨南部):南明

寮国(老挝)、陆真腊(柬埔寨北部):张献忠

缅甸、泰国北部:李自成

缅甸南部、孟加拉国一部分:吴三桂

泰国:阿耶陀耶王朝

马来西亚:南部,荷兰;中部,葡萄牙;北部,阿耶陀耶王朝

其它地方,大夏国在后世新加坡(与荷兰、葡萄牙签订的协议得来)、安达曼群岛(强占)、斯里兰卡(葡萄牙公主的嫁妆)、卡拉奇(印度汗国大汗雅安赠送)、桑给巴尔岛(从葡萄牙手中购买,上面有郑和船队后裔)、南非(从荷兰人手里通过战争夺来)设有据点。

像钱谦益这种老人,基于中国人千百年的儒学传统,就算有新朝成立,他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像大夏国这样全新的国度对他的影响已经是最大的了,但他家里除了田地,在南京、老家常熟的宅子、商铺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他家里的奴仆虽然也削减了一些,但依旧还有很多。

钱谦益膝下无子,只有他与柳如是所生的一女,尚未婚配,但他在莫愁湖边上的三进带着大花园的大院子依旧有奴仆一百多人,当然了,这些奴仆表面上还是在新衙门办理了雇佣手续。

钱谦益的独女是1640年生的,叫钱柳意,今年才二十一岁,大夏国在五年前获得江南的土地后,立即在江南开办包括高等师范学校、高等技工学校、军政学校、步军学校、女子学校在内的一系列学校,当时钱柳意才十六岁,已经许了人家,不过在大夏国攻占江南后这桩婚姻自然告吹了。

但从此钱


状态提示:第五十七章 风光旧曾谙(1)哀叹者与觉醒者(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