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回到三国打天下>第213章 管亥投诚(二)

孙轻与王当都是管亥亲手培养起来的,因此二人对管亥是言听计从,当下首先表示支持管亥的决定,他们也要加入幽州的大军,将来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只是他们也向管亥建议:投降官军之后,绝对不能与昔日的战友为敌,因此刘大人不能派他们去打其他地方的黄巾军。

他们二人一发话,其他的那些黄巾军将领也没什么可说的,于是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管亥便决定带着这些人向官军投降了。

管亥先让大家去向城中的黄巾军士兵传达他们的决定,同时告诉大家不愿意投降的,可以放下武器做一个普通百姓,想离开奉高的也不阻拦,愿意去其他地方继续当黄巾军的,也任由他们去投靠其他地方的黄巾军队伍。

结果最后六万多人大都选择了投降官军,并且跟着幽州刺史刘大人去幽州讨生活,至于到了那边之后干什么?那就等到了那边看情况再做决定。

剩下的一小部分黄巾军士兵选择了离开奉高,前往汝南去寻找地公将军鬼影和人公将军张梁,他们的人数不多,只有三千多人,管亥也没阻拦他们,派王当将他们从南门送出城外,然后他让城中的黄巾军都到校场中集合,等待官军前来受降。

管亥在安置好一切后,带着这些将领来到了老刘面前,众人跪倒在地,由管亥带头,表达了他们愿意向官军投降的意愿,还有将来随老刘一起回幽州的决定,但是他们有一个要求老刘必须答应,那就是如果幽州的官军继续前往各地镇压残余的黄巾军,他们绝不参与。

兵不血刃便解决了奉高的战事,而且还得到了近六万人口,老刘心中当然高兴,至于他们不参加攻打黄巾军的战斗,老刘当然理解,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他马上表示欢迎他们到幽州去,并且答应他们的要求,决不派他们参与征讨黄巾军的任何行动。

董卓虽然有些眼红,但是他一没有老刘这样的财力物力养活这么多人,二也确实没有地盘来安置这些黄巾军,所以他只能是看着眼红,不过想想张角虽然病死了,但毕竟也是被他们追杀所至,所以这个功劳,怎么说也有自己的一份,因此董卓便不再干预老刘收编俘虏的行动,看看这里也没自己什么事了,他便带着自己的那些人进了那所院子,找了个地方睡觉去了。

而老刘等人也在接受了管亥为首的这些黄巾军的投降后,将他们分批安置到原来驻扎的地方去休息,而奉高城四门的守卫任务当然要由轻骑兵来负责,现在兵力有限,因此每个城门派遣了八百人前去防守,而剩余的不到三千人负责城中的治安,至于这些黄巾军的俘虏,老刘在于戏志才商议之后,决定让颜良明天便带着他们返回幽州,为了安全起见,老刘也给颜良派了一千名轻骑兵与他一同回转幽州,这样跟着老刘继续征战黄巾军的,便只有他身边的不到五千名轻骑兵,还有蹋顿张飞在濮阳的六千多突骑兵了。

管亥和他身边的两员大将孙轻、王当本来想跟着老刘多学习一些东西,但一是他们曾说过不能参加征剿黄巾军的行动,二是老刘也希望他们能带着那些投降的黄巾军,顺利返回幽州,所以在与他们三人一番长谈后,三人受教颇多,都心悦诚服的跟着颜良,踏上了前往幽州的征程。

其实老刘极力想收服这支黄巾军的队伍,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后来青州的黄巾军非常猖獗,结果是曹操来到青州招降了他们,得到了他日后征战天下的一支精兵,便是闻名天下的青州军,因此现在自己先把青州军的根本给收编了,将来曹操即使再有本事,恐怕想和原来那样打造出一支精锐的青州军来,也会费上很大一番周折的。

等颜良带着管亥他们离开后,老刘也与董卓、戏志才商量了一下,现在兖州的黄巾军已经基本被铲除了,因此张梁与何仪在汝南的那支黄巾军便成了黄巾军最大的一股势力,而且管亥也告诉了老刘,鬼影便是去汝南找张梁去了,所以老刘打算先返回濮阳,与皇甫嵩会合后,再一起去汝南帮助朱儁,尽快消灭张梁等人。

可是现在董卓又打上小算盘了,他连忙对老刘道:“玄德老弟,我现在就这一百人了,去了汝南恐怕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忙,张角的尸体现在已经落到我们手中了,我看不如这样吧,玄德去濮阳与义真他们会合,前往汝南支援朱儁大人,我就把张角的尸体运回洛阳,向朝廷禀报咱们的功劳,玄德你放心,我不会贪功的,这份功劳我一定会如实向朝廷说明,是咱们三家联手得到的,玄德你看这样可好,要是你同意,我马上就上路,现在天气还很热,时间长了,恐怕张角的尸体等不到运回洛阳,就已经烂掉了。”

老刘与戏志才对望一眼,知道他打的是什么算盘,但是现在他已经把话说到前边了,老刘自然不好反驳,于是老刘对董卓道:“董大人如此安排甚好,张角的尸体您可以先用石灰处理一下,这样才能保证不会腐烂,只是一路上还有一些黄巾军的残余部队,董大人你可一定要小心应付才好。”

“玄德放心吧,我会小心的,既然玄德老弟没意见,那我就马上出发了,争取早点赶回洛阳,把这个消息报给皇上,也好让皇上开心。”董卓看老刘同意了,急忙对老刘道。

告辞了老刘,董卓急忙让女婿牛辅集合好自己的队伍,然后将张角的尸体按老刘教的用石灰处理了一下,放在一匹马背上,


状态提示:第213章 管亥投诚(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