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闻这个消息起初也都是吃惊非小,一时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过很快众人就达成了一个共识,霞关一失叛军是败局已定,而讨逆军如今所要做的就是配合官军进攻,一来向朝廷表明忠心,其次也是为今后捞取更多的资本,对于这一点众人都没有异议,也相信朝廷方面很快就会有旨意来,但对于具体怎么打,大伙就众说纷纭了。
以杨复昌为首的朝廷一系都主张直接对叛军宣战,从临州和沂州两个方向夹攻暖州,然后从那渡河直逼新京,即便不能一举攻克,至少也能吸引住叛军一部分兵力,为官军主力分担不少压力,但讨逆军嫡系的人对此都颇有微词,因为如果按这种打法,那讨逆军很有可能比官军更早面对叛军主力,这样一来吃亏的是讨逆军自己,这明显是得不偿失,这部分人提出了一个方案从沂州南下,联合东平王夏侯遂良首先吞并整个河州进而攻打宋州,如果能拿下,同样可以对新京所在的中州府造成威胁,起到牵制叛军兵力的作用,如果战事不顺,凭借宋州的地形优势也足以和叛军长期对峙,这对于讨逆军而言无疑更为稳妥。
对此双方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下,当然除此以外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别的战略,不过相对之下并不比以上两种意见更为切实可行,一时间林云飞也陷入了两难,最后他看向了站的离自己最近的罗天宝,问道:“天宝,你怎么看”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罗天宝的身上,他是林云飞的独生子,又是讨逆军有数的大将,他的意见无疑将左右林云飞的决策,故此大伙都等着看他会怎么说,林云飞沉思了一会儿,最终说道:“回禀父帅,据孩儿看来还是南下攻取河,宋二州眼下最为稳妥。”
罗天宝此言一出也等于为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一时间有人高兴,有人叹息,果然林云飞闻听点了点头:“为父也这么觉得,既然如此就这么决定了,立刻整军,只等朝廷旨意一到便南下讨贼”
林云飞这么一拍板,即便是杨复昌等人也不好再坚持自己的意见,最终众人领命,是连夜下去安排,果然这事之后不到三天派去朝廷报捷的使臣就回来了,并且带来了两份圣旨,其一是对之前讨逆军攻克临州表示嘉奖,林云飞镇军大将军的封号不变,但检校官由兵部尚书升到了太子少傅,并且爵位也从威宁侯晋升到了威宁公,虽然仅仅是升了一级,但考虑到林云飞归顺朝廷才半年多,这样的晋升速度已经堪称破格了,故此林云飞内心还是颇为高兴。
除了林云飞,其他随同捷报一同上报的有功将士也都得到了不同的奖赏,罗天宝的检校官由殿中少监晋升到了尚书右丞,虽然检校官并无实权,但可以享受相应官爵的俸禄以及待遇,由此也足见朝廷对于罗天宝是颇为看重。
而为了拉拢李布兄弟,林云飞父子在上奏捷报时特意提了李家的身世一笔,故此朝廷方面也有所表示,特意追赠李布兄弟的父亲为左武卫大将军,封男爵,并给予其被害的家人一定的表彰以及抚恤,而李布除了继承了父亲的的爵位之外,还给了个奉车都尉的官职,这虽然是个闲官,无足轻重,但对于忠于朝廷的李布看来还是巨大的荣誉,而他弟弟李过虽然还年少,但也沾了父兄的光得了个左武卫中侯的职位,虽然官职不大,但对于他这样的年纪而言已经堪称罕见,对此李家兄弟是感激不已。
对于高一公一家朝廷知道林云飞既不愿杀他们,也不希望留在自己身边,于是便给了其一个殿中丞的闲官让其上京赴任,也算是去掉林家父子一个麻烦,不过考虑到眼下战事正酣,故此朝廷的意思是让高一公一族过一段时日再迁往京城,对此林云飞等人也不反对。
处理完临州之战的后续,朝廷的另一道旨意就是要求讨逆军对叛军发动进攻,不过朝廷方面还是对战事比较懂行,并没有硬性规定具体的战略,而是允许讨逆军“见机而作”,这样一来也给众人之前南下的战略扫清了程序上的障碍。
既然有了朝廷的旨意,之后讨逆军的行动就明显开始大胆了起来,一方面林云飞派使者前往东州,联络夏侯遂良一同进军,一边开始集结人马,考虑到这次很有可能遭遇叛军主力,故此这回讨逆军是精锐尽出,林云飞更是亲自挂帅,由于计百达,李从云等人如今都独当一面,轻易不能离开,故此罗天宝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先锋,而林云飞这次也有意培养儿子,故此将实际指挥权下放给了他。
不久之后派往东州的使者就回来了,夏侯遂良答应配合讨逆军进兵,不过表示调集人马需要时日,故此会稍晚进军,林云飞太了解自己这个大徒弟了,知道夏侯遂良还是在犹豫观望,想看看战事的进展再做决定,不过这回讨逆军是奉旨进兵,没有回旋的余地,故此林云飞也没有点破这些,反正只要讨逆军进展顺利,以夏侯遂良精于算计的作用肯定不会错过趁火打劫的机会。
就这样在这一年的年底讨逆军对河州发动了进攻,这回他们没有像进攻临州那样再找什么借口,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奉诏讨贼,这回叛军方面也没有再派人和讨逆军交涉,因为明白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是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关键大家都放开手脚直接大干一场就完了,故此还没等讨逆军主力抵达前线,叛军就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主动对讨逆军控制的河州地区发动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