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国潮1980>第948章 合作关系
况,也把他着实吓了一跳。

还有,宁卫民送出去的是商品,计算的是没商业附加值的净成本。

如果单让社长高兴,中层管理者从中作梗,基层人员再阳奉阴违,那一样也白搭啊。

这样一来,不但旅行社的职员们因此得到了不菲的额外佣金,更提升了他们卖力推销拉杆旅行箱的动力。

越是年轻人,对这些礼物的态度就越平淡,难免要斤斤计较起来,有时还会额外找点麻烦。

像宁卫民联系拉杆旅行箱的业务时就发现,不管他和对方谁请谁。

要知道,首先,这已经不是宁卫民在讨个人的喜欢了,而是他在赎买整体。

反观三十岁以下,较为年轻的部门经理就不是很“感冒”了。

哪里还好意思让宁卫民再花钱请吃饭,请花酒呢?

不过有一利就有一弊,基于每个人审美、知识、经历的不同。

各个大和观光的旅行分社都疯了,挨个打电话要求宁卫民增加送货量和次数。

谈合作到签订合同的阶段,更到了当天晚上要不去俱乐部或夜总会坐坐,花个十万八万的,就属于没有诚意,别人无法相信你的地步。

所以他这么送礼自然没有多少资金压力,完全送得起。

头几天还每天几十个不等的往外走货呢。

宁卫民前期库房存放的三千六百多个拉杆箱,预计起码得卖俩月的货物,居然没到十天就下去一半了。

而他基于此类现象,也开始意识到、

虽然这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箱子一送。

很快他就逐渐掌握了和日本人打交道的窍门,开始走出思维定式,采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通杀了。

而且要说不句好听的,光看他这灯红酒绿的小日子,光看这些礼物,他比小白脸还小白脸,被牛郎还牛郎呢。

他又又过上了出门随意叫出租车,夜夜笙歌的生活。

好在他送的礼物,大多都是邹国栋从国内带来的茶叶、料器和漆器

这些以人民币计价,花费并不算多的东西,放在锦盒之内,日本人也摸不清楚到底值多少,反正看着就觉得很名贵的样子就是了。

有时候还会附赠各种商店的消费券、餐饮券、打车券。

这更进一步促进了拉杆箱的销售以及“大和观光”旅游产品的销售。

对于三家公司来说,他的地位很特殊,也就不能把他的经营成本等同于一般的海外代理商。

副社长和组长们也成天乐呵呵的,都在憧憬着分社业绩猛增后,自己能拿到手的绩效奖金,以及讨论分社的业绩排名能提高多少。

反过来,那些惊叹宁卫民如此手笔的旅行分社,自然也要尽力做对等的回应。

不少人还主动把有旅行需求的亲戚朋友推荐给了“大和观光”。

由此可知,他们俩的日子最近也好过多了,房地产中介和保险公司的生意都不是一般的景气啊。

所以从此之后,他登门找旅行分社谈合作压根就不带礼物了。

那还不都跟打了兴奋剂一样拼命推销啊。

没想到一周之后,居然是每天二三百个的卖货了,而且还以极高的趋势在增长。

所以他现在的日子,在物质方面那叫一个滋润。

对于分社的各组组长,给的是金利来品牌的港产中档货。

不得不赶紧联系香川美代子,提出要租上千坪的库房。

因而对他就比较热情,在合作条件上就容易点头。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对于一项合作而言,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哪怕合作双方关系再和睦也没用,还得看能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符合双方谋求的共同利益。

至于最后还有一条呢,什么事儿都得讲究有来有往啊。

就像宁卫民上次去机场送邹国栋那一趟,他不就凭着手里的拉杆箱,吸引来了主动询问的顾客吗?

长此以往下去,那销售量还会低吗?

看起来付出的成本好像更高了,似乎有点亏得慌。

打算回去就要买,急不可耐在旅行途中就跟导游订了货。

这倒是惠而不费,能省下不少的钱。

好在宁卫民倒是个善于总结,懂得抓住主要矛盾的人。

尤其想到在季度汇算时,自己的分社肯定会惊吓到其他的分社,必定得到总社的表彰。

现在要是有人采访他,他比马云可牛逼,提前几十年就能说出这样的话,“我都快不知道现金长什么样了?”

闻着味儿追踪而至,顺便推销火险的左海佑二郎,还主动请他和美代子吃了顿餐费两万円的寿司,然后眼也不眨地说“不要紧,公司有交际费”呢。

不像华夏,哪怕经济再好,也只有个别领头行业才能享受到的这种钱多的幸福。

这么土豪的大手笔,自然会让对方佩服,狂刷信任度和好感。

这些大和观光的旅行风社开始增加对合作的重视,重新审视他们的合作关系。

光上面下令没用,如果落实不了,就是一纸空文啊。

只有企业的头头脑脑们自己“闷得儿蜜”的份儿。

宁卫民就发现,像年岁偏大的分社部门经理更喜欢这些东西。

哪怕是各个旅行分社的一把手,二把手对拉杆旅行箱也充满兴趣

以至于询价之后,许多人都想要自掏腰包买下来。

怕是大师、宋华桂和曾老板都在这儿,眼睁睁瞅着他这么干,也没法怪罪。

而对于宁卫民而言,他的工作和生活,恐怕


状态提示:第948章 合作关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