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国潮1980>第612章 编外部长
>

要知道,第三个七天的搬迁周期,那些要求房子的住户只成功搬走了十几户。

最后还是剩下了五六户居民不肯走。

毕竟房子这种事儿灵活性太大了,宁卫民买到的房子又条件不一。

或许是跟其他人拿到的房相比较差了点意思,或许是因为对房子的条件还心有不甘。

反正这剩下的几户人家,确实没相中满意的房,哪怕放弃搬家补贴也要留下继续等。

那么宁卫民肯定是不乐意再行投入资金和时间,再买一批房让他们选择的。

自然而然,他就得打另外的主意哄得他们满意——搞精装修。

说白了,最简单的一个道理,货卖一张皮嘛。

就连卖菜的都知道得在菜上撒撒水,显得鲜灵一点,会让生意更好。

那么与之同理,房子这事更是这样。

三十年后的许多高档小区其实都是靠样板间来打动客户的。

更何况宁卫民既有对未来生活,时尚演变的了解,又有坛宫工程总账在手,可以掺杂着报销的便利。

他完全没道理不这么干啊,这就是他的独特优势。

事实也证明,这一手的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二十天之后,当然所有的六套房焕然一新。

那些有意成为钉子户的住家们,一看房,就走不动道儿了。

在他们的眼里,这些房子的的确确就是金銮殿的样子。

这甚至包括那打一开始在见面会上就表示不想搬走的那个住户。

他看第一套两居室的时候就相中了。

居然也不顾邻居们的情分了,当众跟所有邻居们表示,死活就要这套啦,谁也甭跟他抢。

就这样,没两天,这些住户们也全都高高兴兴的搬走了。

宁卫民一算账,迁走这些居民,总共耗费了将近十八万元。

可他也因此落手里六套学区房。

未来这六套房的升幅,足以抹平一切搬迁成本,甚至还有的赚。

如果再加上工程款沾坛宫工程的光,应该说他这时候迁走居民再明智不过了。

何况他还借着这事儿和街道、房管所、派出所结成了相当良好的关系。

这也都是收获啊。

总之,怎么看,这都是一笔毫无后患之忧,很划算的买卖。

让他没法不为自己的“杰作”和“手段”感到满意。

尤其是当他看到《光明日报》上刊登的一条头版消息后,更是抑制不住得意,发自内心的乐了。

因为那是在“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上,与会的五十五位国有骨干企业的厂长经理联名发出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公开呼吁。

这封呼吁书首先由《福建日报》刊登,随即,全国各大报纸纷纷转载。

关键是,《光明日报》所转载的内容里。

除了有关福建企业家们对“现有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遇,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诉苦之外。

除了他们依ā俺Сじ涸鹬啤痹谀诘牡仁个方面的权力。

《光明日报》的记者还随文采访了一些京城企业家们,附上了京城企业的共鸣。

时任首钢厂长的周厂长就在呼吁书之后,发表个人言论,表示坚决支持。

自称“我虽然管了几十万的人,价值十几亿的资产,但是我连批个厕所都需要京城经委来帮我签字。”

想想看吧,什么事儿就怕人比人啊,宁卫民还能不笑吗?

要这么一比,他借助天坛公园所实行的商业计划,权力大的简直没边了。

他应该算什么级别呢?应该算是编外部长吧。

别的不说,北神厨的工程一旦完工,这真够他吹一辈子的牛了!


状态提示:第612章 编外部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