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世子很凶>第三十八章 愿为令郎怀中妾,不做帝王殿前妃(256/583)

日月流转,随着中土大地日渐炎热,四方战火也愈演愈烈。

北齐和大玥精锐边军僵直近半年,每天都有无数人埋骨沙场,填的是人命,耗的是国力。

东部三王联军月余跋涉,已经到了楚地,因为马山口、南阳已经失守,府兵、民兵组成的大军,驻守在襄阳至庐州一线,楚军大将秦荆集合精兵做出攻势,蠢蠢欲动剑指南阳。

关鸿业率领五万西凉军及数万府兵,为平叛军先锋,已经到了邓州,开始尝试性的攻城。

只是襄阳作为中原门户,是整个大玥战略意义最重要的城池之一,想要破城绝非易事,攻个三五年都是正常的。

平叛的时间太长,对许不令来说没有半点好处——北齐国力远不如地大物博的大玥,只要北齐国力耗尽必然退兵;北疆局势出现转机,关中军和辽西军得以回援,就没西凉军什么事儿了。

因此,许不令必须在北方战事没有出现突破口的时候,迅速在中原大地站稳脚跟,拿到能和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在肃王用商船把三十余门重炮秘密运到南阳渡口后,许不令便给关鸿业送去了请战书、军令状,要求带兵两万协助破南阳。

而关鸿业哪怕襄阳打不下来就这么耗着,也不会让许不令跑过来插手。毕竟破不了襄阳,只要能稳住当前局面,拖到北方占据出现转机,内乱自解;而让许不令破了襄阳,那以后就没他事儿。关鸿业对于许不令的请战,自然是严词拒绝,让许不令老实在后方稳住大盘。

许不令打过招呼后,便也不再多说,带着两万杂兵就准备出发。一切按照萧绮的计划,步步为营蚕食关鸿业的兵权。

只是天下这盘大棋,再好的谋士,也很难把万事万物都算计在内,知晓所有变数。

有时候,某些世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生的一件看似无关的小事儿,便能扰乱所有人的布局,搅起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暴……

-------

时值盛夏,方圆百里的平谷桃花海,万树桃花落尽,取而代之的是满山郁郁葱葱。

远离尘世的峡谷内,数百棵小桃树绿意盎然,只是太久无人打理,原本一丝不苟的苗圃里长满了杂草,看起来稍显荒凉。

篱笆小院内,三间小屋安静肃立,木架上已经爬满脸嫩绿藤蔓;厨房的小窗户上,遭遇横祸的十几条鱼儿,已经被晒成了鱼干,没有鸟兽侵扰,依旧挂在那里随风轻轻摆动;院内躺椅依旧,正屋外的小方桌上,木碗里装着几片枯叶;原本的雪人早已经融化,只剩下留在原地的一件衣袍,白袍在雨水烈日的侵蚀下,也已经看不出原样了。

踏踏踏——

若有若无的脚步由远及近,来到篱笆墙外停下。

背后插在三把直刀的高大身影,在篱笆墙外停步,目光扫过早已经人去楼空的小院儿,眉头紧锁,感觉到了几分不妙。

秘卫老乙,和贾公公一样,常年伴随宋暨左右,知道很多常人不知道的秘事。

当年布下锁龙蛊的局,按照宋暨的性格,为了削藩、打压将门,不会在乎一个女人的生死;为了防止日后算计手足兄弟的事儿被捅出来,崔小婉本就该真的暴毙于宫里。

只是能为皇后者,外戚的势力必然不小,崔家也参与的此事,宋暨总不能让崔怀禄杀自己女儿表忠心,最后还是折中选择,让崔家把崔小婉秘密接了回去。

只要崔小婉还活着,当年崔皇后暴死、宋玉铤而走险的事儿就解释不清,按理说崔家应该把嘴捂严实,绝不让崔小婉重新现世才对。

可现在,崔小婉不见了,崔怀禄不知情。

崔怀禄是否真的不知情,老乙和宋暨都不清楚,毕竟这地方几个月都没人来一次。但崔小婉不见了,已经触及了宋暨的底线,必须在没掀起波澜前,让不该出现在这个世上的人消失。

可崔小婉去了哪里?

老乙抬步跨入了篱笆墙,在院落里扫了几眼,在诸多痕迹中寻找着线索。经过半年风吹日晒雨淋,仅凭桌子鱼干烂布,显然看不出当年来了谁。

老乙认认真真在院落里寻找,一无所获后,进入了侧面的睡房。

睡房中没人打扰,收拾的整洁,临走前只带走了随身物件,其他东西都在,连被褥都整整齐齐的叠在床上。

老乙本想翻箱倒柜搜寻蛛丝马迹,只是刚进屋还没动手,目光便被墙上的一幅画吸引。

睡房书桌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水墨画——画上是个风华绝代的男人,桃花眼眉若剑锋,手持一杆长槊站在太极宫之巅,白衣随风雨飘摇,身若苍松纹丝不动,强劲有力笔锋,把那股一骑绝尘的气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老乙目光一凝,他自然认得这幅画,因为他也在这幅画上,站在太极殿下方,是那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一起仰望着上方的男子。

这幅《画中仙》,下方有落款‘裴玉龙’,是京城丹青名家裴玉龙的仿品。

其来历,老乙一清二楚。当年龙吟阁外,许不令力压群雄得了这幅画,‘昭鸿一美’的名号,也是从那时候传出来的。

老乙脸色稍微变了下,走到画卷前,仔细打量,却见画卷的左下角,多了一行题字:

愿为令郎怀中妾,不做帝王殿前妃。

字迹婉约,明显是女子的手笔。

“这杀千刀的……”

老乙看到这句话,额头青筋暴起,这么简单直白的话,他岂能不明白意思?

宁可当许不令膝下的小母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愿为令郎怀中妾,不做帝王殿前妃(256/58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