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当代大儒秦睿来到津州的消息便不胫而走。
算不上望族的高家,这一日门庭若市,连津州知府贺之进都身着便装,带着儿子跑了一趟高府。
同时,大儒秦睿来到津州,首先去了津州投递行的消息也传开。
秦大儒不但去了投递行,还在投递行后院盘桓了两三个时辰。见了投递行打工的几个学子,直到吃过晚饭,这才去高府下榻。
首先激动起来的是那些没什么身家的学子们,怎么会有这种事?
那些去投递行做事当伙计的学子,都是家里日子过的凄惨,不得已才去赚几个工钱的。怎么就让他们见到大儒秦先生了呢?
还听说先生赠与投递行一整册识字典籍,允诺得到东家或掌柜允许,就可借阅。
这样子,他们在家读书时遇到不懂的词句,在投递行借阅识字典籍,就能明白难解和生僻字的含义了。
而且那些没出息、没骨气的,还得到了先生的好一番勉励。
这还有天理吗?!
如今大儒就在津州,可是,能见到秦先生的,都是地位显赫的人,想他们这种寻常读书、励志科考的普通学子,想见秦先生……何其也啊!
另外就是崔三望和文家、以及衙门里和投递行不对付的那个陈通,心里是万般的不是滋味:
诚运投递和那个顾天成,到底什么路数?
不是说他们只易水县出来的贫民吗?
顾天成能和京城贵公子处成兄弟,本来就够蹊跷了。怎么皇帝看重的大儒,也和他们有如此好的交情?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不应该啊?
别说崔三望等人想不通,就是曹、宋家几个和袁冬初关系不错的大家族,也是纳闷的不行。
诚运这些苦力出身的人,路子也太广了吧?
这世上,和他们没关系的权贵还有吗?
另外,贺之进这种对顾天成身份有所猜测的人,也是忍不住吐槽。
这家伙的运气得多好啊?怎么好事都往他头上堆?
同时,贺之进也另有想法,秦睿从京城出来,来到津州之后,便直奔顾天成所在的投递行,有没有可能就是因着顾林的面子?
事实上,他还真猜错了。
在京城呆了好几个月的秦睿,的确怀疑了顾天成的身份。
但他去往津州投递行,却真真是冲着顾天成和袁冬初的。
秦睿在高府只住了两天,就是这两天,他把该见的人都见的差不多了,给诚运营造了足够的声势。
来到津州第三日的晚饭后,秦睿借口出门转转,带了两个小厮出来,溜达着直奔津州投递行。
敲开投递行的后门,旺升和有金一看来人,立即毕恭毕敬的躬迎秦睿主仆。
另有两个小家伙飞奔进去禀报。
顾天成和袁冬初等人一听秦睿来了,连忙出来迎接。
一通寒暄见礼,进到堂屋重新落座,周山和刘三虎几个很识眼色的退了下去。
房中只余了秦睿、顾天成和袁冬初,还有就是各自的贴身丫鬟和小厮再旁伺候着。
顾天成之前打听过秦睿的行程,知道他将于明日一早,在贺之进的安排下乘船离开。
他们已经约好,明早顾天成和袁冬初去码头送行,周山带两个人随秦睿主仆一同上船,护送秦睿返乡。
至于秦睿随行的物品,已经通过日常运输,由诚运投递的转运员送往延浦镇。
但这个时候,秦睿却来了,应该有事吧。
秦睿放下茶盏,没等顾天成询问,便开口说道:“有件事本来前日便想告诉你,结果高四老爷来的很快,没来得及。”
“秦先生有什么话尽管说。”顾天成神色郑重了一些。
秦睿微微点头,说道:“前些日子,姜公子和陈公子去见过我,让我给你捎个口信。”
“哦,”顾天成表示他明白,“我们做的事情,需要频繁和码头打交道,但津州码头这边,码头老大崔三望不太好相处。
“我打听了,人们说有京城的势力暗地里支持他,就是津州府衙也要给他三分颜面。
“我便托了成华和子更回京后打听,这个崔三望在京城的靠山到底是什么人。”
秦睿“嗯”了一声,说道:“就是这个事儿,和津州码头有关系的,是国丈王家和国丈的两个同乡。
“他们三家各有一支河运行。三家的河运行便是由崔三望一力照应着,在津州码头事务和河运上多得便利。
“凡是有好处的货物运输,都紧着这三家承揽,价钱也尽可能的优厚。”
“国丈王家?”顾天成颇为诧异,问道,“就是曹家送漆器屏风的那家?”
“对,”秦睿点头,接着说道,“崔三望在这上面也有好处,他仗着王家在背后扶持,在码头经营上得了不少好处。
“有时,因处事不公和收缴过高费用,有船家闹将起来。无论闹成什么样,事后总能让事情不了了之。
“一来二去的,崔三望有大靠山这事儿便传开了。”
顾天成和袁冬初对视一眼,这样看来,王家经营河运这事儿并不公开。一些不太光彩的事,由崔三望这样不体面的码头势力来做,双方都能得益。
顾天成暗自猜测,皇后娘家在皇帝心中、或者说在朝堂上,有着怎样的分量?
他也好根据这个,确定接下来的对策。
对于这件事,秦睿只是给顾天成捎个话,至于具体如何应对,他觉得顾天成能从一穷二白走到这一步,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