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孤岛谍战>第九百二十七章 送礼

胡孝民拜访广田前,先去了趟延年坊7号。他要用备用电台,给军统上海区发报。

到苏州后,他与地下党和新四军的联络都很畅通,与军统则主要依靠电台。汤伯荪等人参加检问所后,他与新二组的联系就方便多了。苏州离上海很近,半天就能到。

提醒上海区注意出现在中国银行的军统重要人员后,胡孝民才去了愚园路顾公馆。他这次回来是因为公事,顾慧英身为人事科长,总务处一摊子事走不开。

顾志仁去了志华纺织厂,因为胡孝民的身份,志华纺织厂的生意越来越好。别的纺织厂,因为销路或原材料,很容易陷入困境,志华纺织厂从来没因为这种事担忧过。

特别是永兴隆开业后,苏浙皖的棉花、生丝,能源源不断运往上海。

这也导致顾志仁越来越忙,每天清早出去,要晚上才能回来。

胡孝民去顾公馆,自然只能见到王淑珍,他也只想见王淑珍。

胡孝民问:“最近你没跟上海区有联络了吧?”

在上海区的档案里,新二组与上海区的联络员常驻苏州。从那个时候起,王淑珍就与军统断绝了关系。

王淑珍叹息着说:“我现在一心当顾太太,每天打麻将逛街。唯一遗憾的是,家里太冷清了。你跟慧英,如果能生个宝宝,那该多好啊。”

胡孝民一本正经地说:“抗战未胜,何以为家?”

王淑珍说:“日本人要打,家也要立。我们这一代都拼光了,没有下一代,怎么跟日本人拼?”

所有在敌后参加抗战的人,都抱着必死之心。从中国和日本的国力和军队的作战素质来说,他们认为,抗日战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或许要十几年,甚至要几十年才能取得胜利。

也就是说,他们这一代可能看不到胜利,要等下一代,甚至再一代,才能把日本完全赶出中国。

胡孝民分析着说:“日军的锋芒已然挫缩,从日本国内补充的兵员,素质低下,有些还未成年。他们的军队,也开始贪污腐化,甚至还开始做生意赚钱。他们的中下级军官 从国内新调来的军官,没有经过实战。这样的军队,越来越不能打仗了。日本已然加入轴心国 就是寿星公上吊,自己找死。”

从德国开始入侵苏联后? 胡孝民就开始对抗战有了更强的信心。日本的关东军没有趁机北上? 配合德国进入苏联,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日本资源稀少? 这让他在选择时,必须自私自利。西伯利亚一片冰原,什么资源没有,而且一百多万苏军虎视眈眈? 日本人岂能做这种卖力不讨好的事?

王淑珍惊喜地说:“这么说? 日军坚持不了几年?”

胡孝民郑重其事地说:“倒也不能这么乐观,但我坚信,我们这一代人? 一定能看到胜利。”

王淑珍问:“这次你回上海要待几天?”

胡孝民说:“办完事就走。”

胡孝民去顾公馆,只是想确认王淑珍是否还与军统有联系。他不在上海,特工总部如果对军统有行动? 他根本没办法第一时间反应。

卢义刚已经有段时间没接到“余升龙”的命令了 今天交通带来了组座的最新命令:新二组行动小组即日起赴苏州,其他各小组成员,不再主动获取情报,隐蔽待机,随时等待新的指示。

卢义刚不知道苏州有什么重大任务,既然余升龙有命令,他马上召集人员颁布命令,从即日起分批去苏州。

胡孝民去见大公周刊的广田,自然不能空着手。这次是拜托对方,也不好直接送日元金条什么的,就去古玩店淘了一条明朝时期的银制帆船。既可以当装饰,随时都可以换钱,再不济,这也是纯银打造,融化成银子也是钱。

银船有几斤重,胡孝民搬着摆到广田的办公室,轻轻放在桌上,也发出了咚咚的声音。

广田是个中国通,三十来岁,个头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朝胡孝民鞠了一躬,谦逊地说:“胡处长,何必这么客气?”

这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情报人员,基本上都能说中国话。在中国生活了几年后,对中国的风土人情更是熟悉。

看着胡孝民送来的银船,广田也在揣摩胡孝民的来意。中国人计划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不知道对方“求”什么之前,这礼收得不心安。

他内心对中国人的这种行为很是鄙夷不屑,可看到胡孝民送来的银船,又觉得很香。

胡孝民微笑着说:“只是一点心意罢了。以后,我们清乡委员会的工作,还希望得到广田君的大力支持。”

广田眼睛一眯,知道重点来了。

广田不置可否地说:“我们对清乡一向都是很支持的。”

胡孝民诚恳地说道:“希望大公周刊能关注一下江苏高官吴冠高,此人贪污受贿、盗卖军械,与新四军暗通往来、克扣行政经费,特别是停止供应清乡服务队之给养,无异于配合新四军反清乡。”

广田缓缓地说:“吴冠高?我会关注他的。”

他当然知道大公周刊的能量,但光听胡孝民的一面之词,也不能断定吴冠高就有问题。况且,就算吴冠高真有问题,还要看军方是否有意把吴冠高拿下。

贪污受贿的中国人何其多也,如果每个人都拿下,就没人干事了。当然,如果吴冠高真的与新四军暗通往来,甚至还阻止清乡,那就不能客气了。

胡孝民说道:“目前,晴气庆胤大佐正在调查


状态提示:第九百二十七章 送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