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1255再铸鼎>第621章 共克时坚 完 砥砺前行

1270年,7月7日,连云郡。

江级“吴淞江号”拖着一连串的平底粮船,顺沭水而下,抵达了连云郡港口。

连云郡地理位置偏南,受旱情的影响较小,同时境内水脉充沛,有着良好的灌溉条件,所以这次成了东海国本土中的一片乐土,非但没有粮食减产,反而因为超过预期的移民涌入而更繁荣了。

在大势影响下,连云郡田地得到了更充分的开垦,城市工商业也有了发展的苗头,总之一副前途大好的样子。既然如此,那么它也得承担一部分的义务,向灾区输送更多的粮食。

输送粮食更多的是个运输问题,粮食总是有的,但如何从田间地头将粮食汇聚到一起,再装车装船运到别处,又批发零售到吃粮人的手上,可是个大学问。在农业时代,运输环节消耗的粮食比送达的更多可是再常见不过了。

所幸之前连云郡以沭水为大动脉进行开发布置,人口聚集在沿河地带,所以通过沭水运粮就比较容易了。而现在有了蒸汽船,能够在水面上无视风向和水流主动移动,就大大加快了物流的速度。

“吴淞江号”就是海洋部指派来协助运粮的蒸汽船之一,这艘船与之前在东北大出风头的“黑龙江号”和“松花江号”同属江级,设计基本一致。不过,由于出厂较晚,再加上主要部署在本土不太用担心可靠性问题,所以它采用了更强的动力源,也就是在“洪流-260”四缸单动蒸汽机的基础上升级成了四缸双动的“洪流-280”,同时配用了更大的锅炉。这使得它的功率达到了180kw,足以在条件适宜的水域中达到十节的航速。也正是因此,使得它有充沛的动力完成运输任务——虽然它本身没有多大载货空间,但可以作为拖船拖着别的驳船走啊!

江级吃水浅,因此可以深入长江以北的内河水系,在沭水、沂水、黄河、运河、淮河等处都可畅通无阻。吴淞江号和它的姐妹船们,这些天来就是卸除了大部分武装,满载着煤炭奔波于这些水系之中,把散布在各地的粮食有效地聚拢在一起,运回临沂、连云郡,再通过铁路和海运运回灾区,为抗旱救灾做出了卓越贡献。

“是关大富关舰长吗?”

吴淞江号靠岸后,早已在港口等待多时的王世明领着几人来到了舰桥中,看到关大富的少校军衔,就朝他打起了招呼:“之前收到电报了吧?这是正式调令,今天把这批粮食卸到我的‘y-020’实验船上,然后明天我们就返回本土。”

关大富当年在北清河一战中擅自脱离战列线而被上峰责罚了一顿,之后好不容易才补救回来,但现在也只是个少校。

他知道眼前的这位“王少尉”实际上是正牌东家,不敢怠慢,接过调令看过没问题之后,便说道:“好的,港务联系好了吗?好了的话这就开始装卸吧。对了,这y-020是什么船?难不成又有新船出来了?”

王世明神秘地笑了一下:“不是什么新船,只不过是旧船改装而已。少校要是有兴趣,可以跟来看看。”

关大富按捺不住好奇心,安排好手下的轮值,就跟着王世明去了他那艘“y-020”上。不过让他有些失望,这果然不是什么新锐船只,真的只是一艘普通的顺风级运输船而已。

“有些失望?哈哈,没必要嘛,又不是什么船都得做成战斗船只的。”王世明一边带他走进底舱,一边介绍起来,“你也知道,靠拖拽的形式拉着驳船走,行驶效率是很低的,不如把货容积都集中到一艘大船上。这艘就是一艘实验性质的蒸汽运输船。”

现在本土对粮食需求很大,正是四面八方往内运粮,需要大量运力的时候。不过作为东海国海运主要力量的顺风级顾名思义,在顺风时表现不错,但逆风时就不怎么样了。进行季节货运的时候这个问题不明显,但现在要求频繁在两地之间往返,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所以,海洋部就试图把蒸汽动力应用在这级别的海船上,以改善航行性能、增加运力。

不过,由于当前的蒸汽机械仍然相当落后,这就使得功率和运力不能兼得。如果为了省空间而只装小机器,那么增加的动力相比风帆也未必有多明显,基本是白做工;相反,如果装上太大的蒸汽机,那么整套动力单元和煤炭会占据大量的吨位,挤压货物空间,细算下来未必划算。这次,阔马造船厂联合澎湃动力和湾口容器,详细计算了好一通,最后搞出一个“有效运力”的概念,也就是把有效载重吨位乘以平均航速,算出一个最大值。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他们认为蒸汽驱动运输船的航速有个五节就够了,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帆船在多变风况下的普通航速,有了实用价值,而所需的推进功率不会太大,相应的占用空间也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得有效运力最大。在这个思路指导下,他们改装了一艘旧顺风级,也就是这艘y-020了。

“为了尽可能减少空间占用,我们用了一台新型的三缸机和锅炉,放在底舱中央。实际上由于替代了一部分压舱石,所以这台机器的占用比想象中的小多了。这艘船原本的载重量是四百吨,现在扣除煤炭只不过降到了三百,影响可以说很小了。倒是螺旋桨有些麻烦,得从龙骨穿过去,加固结构废了好一番功夫。”王世明自豪地介绍着。

关大富似懂非懂地跟他进入了这艘船的动力单元中。

这个动力单元要比江级上的小巧的多,位于


状态提示:第621章 共克时坚 完 砥砺前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