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我就想认真做影视>585 【“为爱鼓掌”李一白】

(先发后改,明早起来写,勿看。)

李一白之所以没有太多怪罪于导,只是让他好好做事,有其原因。

他很明白,于珉片子拍得烂,并不全是因为他个人搞不清重点,而是和国内影视圈反戏剧,不重故事的传统有关。

七八十年代,国内的文化界,尤其是电影界就“中国电影”这个主题进行过一次大争论。

所有人一致认为电影需要革新,但到底走向何方?

不出意料,“吵成了一锅粥,乱成了晋西北”。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一些“专家”,“影评人”和“文化学者”主导的向欧洲新浪潮学习的方案最终占了上风,当时传统的“重戏剧重故事”原则反而被抛弃。

从此,影评界和舆论就开始一边倒了。

你只要讲好了故事,你商业成功,那你就是有原罪。

你低俗,你下贱,你拉低了电影的b格。

导演们也是人,都怕被骂,千夫所指不好受,于是一个两个开始故作深奥,大玩长镜头,倒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有一个客观事实是摆在面前的:观众根本不管你是啥流派,只管好不好看。

新浪潮的难看世界知名,作为学生的中国电影当然好不到哪里去,90年代电影迅速衰落,年观影人次掉到了谷底的750万~

“专家”“学者”“文化人”们挂着各种头衔,有郭嘉和单位演着,当然没什么问题。

电影制片厂可就惨了,工资雪崩。

到新世纪前面一段时间,领导们发不起工资,不得不把员工外放到市面上的剧组出去挣饭钱了,直到好莱坞大片入侵,老谋子的《英雄》横空出世,中国的电影界才算正常不少。

不过,这股概念依旧植入在中国影视人的心坎上。

就像徐山争,几十亿的大影帝,面对贾科长这种货都觉得自己低人家一头。

低个屁,自家的媳妇被人睡着,自己的电影市场被别人侵占成那样。

别说你是世界级大师,就是火星人都没用。

......

对李一白这个目前的“电视人”来说,客观上,那帮电影人越差越好,反而助力电视剧成长,对自己有好处。

别的不说,这行人才奇缺,都是香饽饽。

就像现在自己的剧组,大部分的成员都是曾经的电影制片厂,现在进电视台或者直接出来混饭吃的人。

你养不起?

我来替你养,挺好的~

但他同时又觉得电影差下去不是这么回事,尤其是这种影响涉及自己剧组的时候。

于珉这厮是中老年人,青年时期正赶上那场辩论,受的影响不浅。

李一白和他聊天就发现,这货动辄谈艺术,谈画面,就是不谈故事好不好看,观众能不能接受。

他花了时间去琢磨于导,发现自己改变不了他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想法,只能做好自己的事,不让他来影响自己片子的质量。

李一白放下心思拿着剧本仔细查看,准备重新给演员讲戏。

拿到剧本看了一会儿,他心里更无语了。

这场戏是完颜萍和杨过的一段对话,看点在于两人的情绪,用好推镜就能应对。

他看了一眼正在配合着机械组拆导轨的于珉,搞不清这货是什么想法,拍这场戏搭导轨做什么,移来移去,并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会使观众分心。

况且,从成本上讲,搭导轨是要花钱花时间的,还不是一般的花。

马忠骏要是知道自己的钱被拿出来这么祸祸,得被气死,而且,里面自己占的投资比例也不少~

......

这地方未来会成为国内许多影视项目的取景地,《温州两家人》,《琅琊榜》,《白蛇传说》都会在此取景。

要是十年后来这个地方,公路已经修到半山腰,剩下通话山顶的路都是一水的长砖,非常方便。

但眼下很麻烦。

和九寨沟的人潮如织相比,这个地方景区不算太发达,游客不够多。

因此,基础设施自然跟上得也没真么快。

公路只修到了山脚下,路面也都是碎石,走起来非常膈脚,且最窄的地方只有几十公分宽,两个人的脚都放不下。

给剧组造成的困难就是,搬运器材费力,且消耗时间——机器几十上百斤,有的需要四个人才能抬起,又是些精密玩意,出不得差错。

抬着东西走路的时候,各部门不仅要随时都小心天上的落石,还有脚下,小心崴脚,小心机器磕碰,小心摔倒。

要是近一点都好些,偏偏取景地选在了“三折”中的中折瀑,离下车的地方有几百米的高度,有得搞。

老实说,李一白之前的几部戏都是实地取景,也少不了爬各种山,剧组成员的吃苦能力不用担心。

但这次,实在有些麻烦,他也很担心。

......

这场戏其实是大夜戏,剧中的“洞天福地”,是小龙女从断肠崖跳下去之后的地方,也是杨过和小龙女再次重逢的山洞。

不过,李一白预计剧组搬器材就得消耗一天的时间,因此还是早些出发。

早上五点过,剧组就开始起床收拾行李,六点过,剧组的几辆大巴就迎着夜色响起了“嗡嗡”的轰鸣声。

昨天也是夜戏,天色又如此阴暗,团队自然在车上补觉,鼾声此起彼伏,这几乎是剧组工作人员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

李一白精力相对充沛,看着车上睡觉的人,觉得这些家伙特别可爱,同时看着窗


状态提示:585 【“为爱鼓掌”李一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