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敌后争锋>第51章 队长的大胃口(第二更)

游击队第二道防线上,刚刚退下来的一排正在向二三排战士讲述自己刚才的英雄事迹。

每个人都说得眉飞色舞。

战斗力强悍的日军到了他们嘴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一动不动的活靶子。

这种想法很明显是错误的,容易让其他战士产生轻敌的想法。

但周成没有去阻止。

二三排还没有真正和鬼子交过手,大部分战士发自内心畏惧鬼子,害怕他们。

一排把日军说得一文不值,不仅不会让他们轻敌,还能缓解他们的紧张状态,让他们更放松的参加战斗。

等他们真正到了战场,见识到鬼子战斗力,就明白他们到底是强悍还是跟活靶子一样不堪一击。

二排长李一方,三排长陈政宇,火力排长常远桥,三个人听得热血沸腾,就好像刚才那一仗是他们自己打得一样。

围在周成身边,摩拳擦掌,一脸跃跃欲试请战:“队长,一排给我们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的战斗必须我们上,不然对不起战士们高涨的士气。”

周成没有回答,他在思考接下来这场仗该怎么打。

防线后面就是驻地,游击队的大部分家底都藏着这个驻地,意味着脚下的防线绝不能丢。

有人会说游击队为什么不提前把东西转移到大山深处,这里隔山口这么近,一旦被攻破,给游击队带来的打击就是毁灭性的。

周成不是没有想过,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如今的游击队已经不是一开始二三十号人,光主力就有一百多人?

不管驻地选在哪里,都要满足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拥有一块可以容纳一百多人练兵的练兵场。

越往大山深处走,地形越复杂,根本找不到可以满足这么多部队的训练场,所以驻地只能建在这儿。

驻地动不了,周成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想办法把一部分物资转移到大山深处藏起来。

结果同样困难重重。

山路崎岖,有些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物资运输只能靠人背肩扛。

游击队虽然人多,但大部分都是刚刚加入的,为了保证藏粮点的隐蔽性,这些人都不能用。

周成只能靠一个多月前加入游击队的二十多个老人来运输。

减掉他们训练和休息所需要的时间,每天只能出动十个战士往秘密藏粮点背一次物资。

一个战士一趟背四十斤物资,十个战士一晚上可以背四百斤,十多天下来,他们一共往大山深处背了近五千斤的物资,有粮食,也有弹药。

这些物资是游击队最后的家底,万一哪一天游击队败了,还能靠它们重新发展壮大。

当然,这是所有人都不想面临的结果。

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周成就不会放弃驻地。

为了保护好驻地,脚下这道防线比刚才放弃的第一道防线还要坚固。

整个阵地分前后两条战壕,半山腰一道,山顶上一道,间隔不到五十米。

更重要的是,守在山顶战壕内可以把半山腰战壕内的情况尽收眼底,哪怕躲在壕沟里面,山顶射出去的子弹也能轻松命中目标,避免了敌人依托战壕和游击队进行对射的情况发生。

每一条战壕的修建方法都和第一道防线一样,区别是这里的射击孔和机枪暗堡比第一道防线多了至少两倍。

“我们这样打……”周成想了两分钟后才开口。

“日军肯定还是老办法进攻我们,我们三个排一起出动,一个排防守正面,两个排防守侧翼,肯定能依托阵地打退敌人进攻,但有一个问题。”

“吃了亏的小鬼子很可能马上退兵,回到县城调更多部队来对付我们,那这场仗就会越大越大,最后以我们战败而告终。”

“为了速战速决,再给游击队赢得一段练兵时间,我决定重创进山的日伪军。”

“能全歼最好,不能全歼也要打得他们丧胆,让县城日军摸不清我们虚实,不敢贸然发动第二次进攻。”

“哪怕这个时间只有十天,甚至是五天,也足够咱们提前布局好下一场战斗。”

“一排有经验,还是让一排先上,二三排和火力排在山顶第二道防线待命。”

“日军进攻开始后,一排稍做抵抗就撤退,把山腰阵地让给小鬼子。”

“他们在第一道防线吃了不少诡雷的亏,这一次肯定会非常谨慎,确认山腰阵地安全后再向山顶发动攻击。”

“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日伪军全部集中到山腰阵地时,大家以自己最快速度向山腰阵地扔过去三百颗手榴弹和手雷。我记得上次进攻东回镇据点缴获不少香瓜手雷,今天全部用上。”

“手雷的爆炸威力比手榴弹大,而且爆炸时间好控制,马上把大家装备的手榴弹全部换成手雷,一人两颗,不够的装备手榴弹。”

“新兵我不做太多要求,只要能成功拉弦,把手榴弹扔到山腰阵地就行。”

“老兵注意了,手雷拉弦后停留三秒再扔出去,保证手雷全在日伪军头顶爆炸。”

“不管聚在山腰阵地的日伪军有多少人,近三百颗手雷在不到十秒内围在他们身边爆炸,战斗力再强的小鬼子也会被炸成碎肉。”

“扔完手雷,火力排掩护,全军出击,夺回山腰阵地。”

“如果山脚剩下的鬼子不多了,我们继续反击,把他们全歼。”

“如果山脚的鬼子还多,二三排继续守阵地。”

“要是鬼子继续进攻我们,坚决打


状态提示:第51章 队长的大胃口(第二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