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英杰、李茂之率领的讨伐广东的征南军团受到三国演义黄忠的启发也用了一把骄兵计,结果大获全胜。
浈阳峡之战大破满清平西、平南和广西四省联军。首先进入浈阳峡的四万清军全军覆没,此后为接应高得捷、王度冲,平南军和平西军后续部队也遭到重创。
此战,歼灭清军高达五万人,军队自相践踏,死者高达六千多人,伏尸遍地。
王度冲、杜辉、巴养元、尚之孝等系数被俘,高得捷因为武艺高强率领二十多名亲卫杀出重围而去。尚可喜、吴国贵等率军仓皇撤退。只有广西马雄故意保存实力,根本没有参加此次会战而得以全师幸免于难。
不久之后,明军进攻,顺利夺回失地,然后一举拿下广州城。尚可喜、吴国贵和马雄等人放火烧城而逃,然而大火却被迅速进城的明军扑灭。
清军撤退途中,高得捷因为此前的过失而主动要求断后,结果竟然遇到吕英杰和何天骄兄弟。何天娇放箭,射翻高得捷坐骑,高摔下马,骨酥筋软,为吕英杰所擒。
二十天后,李存真闻听高得捷被俘,大喜,要求立刻将高得捷以及其他全部俘虏押赴南京。
再说,俺答公尚之信根本不知道许龙和苏利已经投靠南明,傻乎乎地来到雷州被许龙扣下后押送南京。
潮汕地区的吴六奇是一个老狐狸,见情势不妙,就和自己的亲卫商量,扔下上万部队,化妆成平民百姓从陆路逃亡贵州。
清军彻底失去了广东,全军退守梧州。马雄看着眼前的失败,终于起了异样的心思……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康熙二年,来看满清。
康熙二年,洪承畴率领十几万人取道湖广北上一路过河南河北回到北京,被封为怀恩王。
按理说,洪承畴这样一个人是不能被封王的。因为不论是尚可喜、耿仲明还是孔有德,抑或是吴三桂都是带着部队,也就是说带着资产入股满清的,因此被封王。义王孙可望也是因为和盘托出西营的一切信息才得以封王。他洪承畴只不过是一个被打败被俘投降的人,怎么可以封王呢?
但是,自从坐天山之战后,满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更新因为经过将近二十年的战争,特别是李存真出山之后,满清当中的满洲人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洪承畴手下却有十几万人,自然是要向他倾斜的。为了笼络人心,巩固统治,满清朝廷以洪承畴为样板,封其为王,是为“怀恩王”。
而洪承畴确实也是铁了心的跟随满清,美其名曰追随太祖太宗。他和范文程一起提出了三项改革措施:创设大清八旗;研制火器;联合荷兰。这些措施都被满清朝廷所接受。
到了康熙四年,经过两年的紧张训练,八旗已经编练完成,总人数十万人。一个旗为一万两千人,此时的旗又称之为镇。
一个镇下面是两个步兵协;协下面为三个标,两个步兵标,一个骑兵标;一个标下为三个营;一个营下是三个队;一个队下三个排;一个排下为三个棚,棚又称为班。
大清八旗一个旗为一个镇,战兵一万两千人,八旗一共九万六千人。此外,洪承畴和范文程还组织有四千人的炮兵部队。拥有新铸造的火炮和此前就有的各类火炮共计六百多门。
其实满清本来就是炮兵部队,并不是所谓的“骑射立国”的部队。早在崇祯时代,特别是孔有德登州之乱后投降满清,这一去不仅带去了西班牙炮手更是带去了火炮以及发炮和铸炮的技术。同时,洋官汤若望及其弟子南怀仁等此时正在满清,也懂得铸炮技术。
汤若望在明朝崇祯的时候就已经是颇具影响的洋官了,在明朝时曾经为崇祯皇帝成功铸造火炮。
顺治入关之后汤若望受到顺治的恩宠与隆遇,使得天主教当时在中国的传播较为顺利。随着传教士人数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信徒人数增长较快,到耶元1650年信徒已达到15万人。耶元1650年,清政府赐地在宣武门内原天主堂侧重建教堂。汤若望将利马窦建的一座经堂扩大,建成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
然而,好景不长。顺治十六年,反对西法制历的汉臣杨光先即作《辟邪论》,指斥天主教为“邪教”,次年又上疏斥责汤若望在《时宪历》封面上题写“依西洋新法”其目的是“借大清之历以张大其西洋,而使天下万国晓然知大清奉西洋之正朔”。不过,因当时顺治帝尚在,国姓爷南京之战方败,汤若望未受影响。
两年后,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因为迷信董鄂妃能复活,也为了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不顾太后和群臣反对,执意御驾亲征,结果……不幸在坐天山兵败被杀。
顺治一死,汤若望立刻失去了保护人,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更为重要的是,顺治帝曾经询问汤若望“人死之后能否复活”,汤若望竟然以“耶稣复活”的故事阐述之,说明ròu_tǐ复活和精神复活的可能性,其本意是为了让顺治皇帝借此入教且更好地传播天主教,但是这在满清一众大臣看来简直就是妖言惑众。
杨光先趁机觐见说:汤若望简直就是妖言惑众,根本就应该斩首,以谢先帝。上书参汤若望“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得到满汉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王熙等的支持,而布木布泰此时也沉浸在失子之痛之中,也深恨汤若望竟然认同什么“人死复活”的妖言,于是认定天主教为邪教,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