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南明汹涌>第六十章 填四川

这个时候韩瑾瑜说话了,作为明李的首席统计员,她说道:“没错,没错,周大人所言甚是。臣翻查过南京档案,大明天下的官吏确实是一万九千人,这是一个整数,很好记的。

再看看乡村。如今殿下治下一共有自然村三万八千个,乡三千九百个。当然,完全可以把几个相邻的自然村落合并成一个行政村落,以村官和武装部长两条腿能跑得过来为准。如此一来,臣为殿下谋划,大约行政村最少也要七千两百个,乡仍是三千八百余。如此一算……殿下需要村官一万四千四百人,乡官一万一千四百人。乡勇三十八万人。

不过,乡勇的事情可以另说,要么乡勇为自治兵不用军费,或者干脆不在乡里设置乡勇而把乡勇设置在县里,那么这三十八万人就不需要一文钱的兵饷了。如此一来,殿下需要养活的村官,包括乡官也不会少于两万五千八百人。需要的俸禄折合成白银需要七十七万四千两。”

李存真咂了咂嘴问道:“平均每人每年三十两白银,你为什么要算三十两,就是金陵钞三千,为什么?”

韩瑾瑜回答:“有三十两才会使村官不至于和缙绅勾结,少于这个数怕是不好办。”

“这都能算出来?”周培公惊讶地问。

“是的……其实这并不难,首先需要参考米价,算出消费水平,然后……”

“行了,行了!”李存真打断韩瑾瑜说道,“学术上的问题以后你们再讨论吧,只要知道目前是三十两就行,折合成金陵钞大概就是一年三千元……”

韩瑾瑜道:“村官是一年三千元,相应的府道县是不是奉银也要增加?”

李存真眼睛一瞪大叫:“凭什么!不加!”

“是!”

李存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转而说道:“钱的问题好解决,我来想办法。现在说移民的事。其实,完全不需要我自己掏钱,三万万两白银我也拿不出来,但是我有办法让百姓去四川。”

众人很是惊讶,纷纷问是何计策?

李存真笑着说道:“分地。”

姜诚问道:“先到先得?奖励垦荒?”

李存真笑了笑说道:“不,不是先到先得。是我分给他们土地,如果感觉分得不够还想要土地需要向我购买。”

周培公,姚启圣等人都十分疑惑,本来分地是好事情啊,为什么殿下却不说先到先得呢?奖励垦荒也是正常,谁垦荒,土地就是谁的,怎么还需要购买?

周培公说道:“殿下,四川此时已经荒无人烟,先到者自然会拿着竹竿木棍四处插占。插占的便是他的。如此一来,才会有后人效法,也能够迅速让人移民四川。如果殿下的土地不是先到先得谁会去呢?”

李存真说道:“如果先到先得恐怕就会又出现一批大地主。因为消息不对称,道路远近也不相同,有人一定会先得到消息先到,有人怕是后得到消息而后到。先到的一定会尽可能多占地,占好地。这么一来他们不就又成了大地主了吗?假以时日不就又成了缙绅了吗?”

众人听了全都是点了点头。

姜诚问:“殿下莫不是还有别的打算?”

韩瑾瑜、魏春城、姚启圣、陈显祖等人听得姜诚这么问全都看向李存真。多年以来,李存真算无遗策,常常一箭双雕。上一次的债券之某就从缙绅手中抢过来百分之十五的耕地。这一次李存真要“填四川”定然不是一锤子买卖,肯定还有后招。即便是周培公、姚启圣这样历史上的着名谋士也想要听一听李存真的高见,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李存真说道:“我确实是有多重考虑。首先,我就是怕出现大地主。我中华从万历以来一切的矛盾其实都是人地矛盾。人太多了,地太少了。产的粮食实在不够吃,百姓活不下去就只能造反。现在经过战乱,人口大规模的减少了,但是人地矛盾依旧存在。我们要移民四川,如果在四川又出现了大地主这么怎么办?在四川定然还会出现这样人地的矛盾。耕地的农户乡民辛勤耕耘,而收益全都被地主占有,这仅仅就是因为他们先得到了消息,跑得够快。这绝对不可以。”

李存真的想法其实是非常符合历史逻辑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从康熙二十一年便有大量的人进入四川,清廷承诺“先到先得”。移民到四川广汉的平民张连义,意外发现他抢先抵达的广汉凉水井一带竟然荒无人烟。张连义拿着竹签和木片到处“插占”,没多久就圈了两千多亩地。当时,由于长期战乱后许多土地荒无人烟,因此抢先回川的部分土着和抢先入川的移民们,只要随便拿个东西“插占”,就可以圈个几百亩乃至上千亩地。

在四川中江,从湖广一带移民来此的刘廷齐,在康熙三十九年所占的田地“地界旷远”,竟然一个多月都不能巡查完,“月余不能履其地”。而在一些偏僻的荒山地区,当时的新移民甚至“由人手指某处至某处,即自行营业”。手指到处比画比画,你能看到的土地就是你的了,这种事情在后世听来近乎天方夜谭的奇闻,却是康熙中后期的大清朝真实存在的四川移民圈地景象。这种任由移民在四川随意“插占”土地的奇观,一度存在数十年之久。即使到了雍正六年,迁徙到四川的移民,还可以由清廷官方以一夫一妻为一户,“给水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

“先到先得”,“鼓励垦荒”促进了四川的发展,但是这也使得这


状态提示:第六十章 填四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