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南明汹涌>第卅九章 议罪银

除了知识以外,人的智慧、精神、意志等方面需要一起提升,否则虽然一时崛起,但下场还是崩溃。也就是古人看到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重视文化是必须的,儒学也不可以被抛弃,否则中国就亡国,像古埃及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李存真认为儒学在诞生后的一千年里有巨大贡献。但是,对于中国的衰落负有责任,也就是说,儒学是中国的罪人,也是功臣,本身很复杂。

但是,科举本身确是儒家的学而优则仕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这一点甚至值得十九世纪的英国学习。科举被后人诟病,认为他压制思想,蒙昧了科学,这冤枉科举和儒学了。天主教也压制科学,这是时代特征,难道老思想就得心甘情愿去死,给你新思想,新思维方式让地方?笑话。

科举也是功不可没的,后世公务员考试其实就是科举的变种。自从宋代以来,虽然每次科举中第的人并不多,但是巨大的诱惑力使社会上的知识分子数量猛增。由于读书有文化的人多了,这也就导致宋明两朝科学相对来说还是较为昌明的。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打击儒学,要打击的是绑架君主的文人集团。

好在满清入关已经把这些人替李存真重新梳理了一遍。对明李政权来说,凡是曾经投靠过满清的官员一律不用。至于钱谦益这类文官,一则确实学问很大,二则这些人虽然投靠过满清但是却有反清的举动,因此有必要吸收,但也不是必须的。

李存真重用钱谦益也是为了让天下人看看,特别是让那些缙绅看到只要反清就可以“既往不咎”。

但是,既往不咎还是有限度的,终究是要敲打敲打的,不然这些人还以为自己虽然是“婊子”却终究因为反清而立起了牌坊,还能像以前一样为所欲为,在舆论、道德和政策上能够绑架执政者。

李存真继续说道:“这些人凡是参与打架的全都送到张煌言哪里,他不是**官吗?就让张苍水治他们一个罪。”

钱谦益瞪大眼睛问道:“元首难道……难道要流放吗?”

“当然,大不敬,不杀头就已经不错了。怎么也得流放三千里,时间嘛……三十年!”

“三十年?”钱谦益大喊,“这么一来他们还有命参加科举吗?”

“那我可管不着!”

其实,这也难怪钱谦益如此激动。在明朝甚至是在此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流放的人是不受任何法律保护的。杀死流放的人虽然也犯法,但是却很难被追究。因为,大家都默认凡是被流放的人全都是该死而未死的人。一个该死未死的人死了,那不是正应该,正当时吗?谁会去查?所以,从古至今,流放的人很少能够活着回来,就算是唐高宗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垢也是在流放途中毙命的。

明朝很多人要么死于流放途中,要么死在流放的目的地。有人在流放之处活了六年才被暗杀,在当时已经被认为是奇迹了。所以说,流放其实就等于死刑。

死刑相比流放其实还是好一点的呢!死刑无非就是等着秋后处决,要么是咔嚓一刀,要么是上绞架,总是有个盼头,虽然难熬,但是终归知道死的日期,家人也能够和死刑犯做最后的道别,死了也有人收尸。而家人的痛苦在鬼头刀落下的那一刻也就结束了。

流放就恐怖得多了,被流放的刑徒前路渺茫,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在哪里会死,这种未知的恐惧始终鞭笞着一个人的精神。而且,古人信鬼,客死他乡,不能回归故里,成为孤魂野鬼,这是对灵魂的惩罚。所以,古代的皇帝想要整谁,流放比死刑更阴损。

“哎呀,钱夫子,你激动什么?”李存真说,“这些人可以缴纳‘议罪银’,赎罪啊。”

“议……议……议……议罪银?”钱谦益眼睛挣得大大的。

“根据这些人所犯之罪的大小,想要免除刑罚就要上缴银两。”

“还请问元首,这若是……这若是想要全部免除这大不敬的罪名该议多少银两?”钱谦益问道。

“三十万两!”

“这么多?”钱谦益的眼珠都要从眼眶里面蹦出来了。

李存真说道:“没错!一年一万两。我这已经是给打折了,要知道一年可是有十二个月啊。”

“明白,明白!”钱谦益眼珠一转说道,“微臣佩服元首大智慧。”

钱谦益看了看李存真,眼前这个三十一岁的人,怎么看怎么有万历皇爷的影子,什么钱都要赚。

议罪银本来是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和和珅商量出来的一个解决乾隆皇帝个人财政危机的办法。受到当时贪污**官员的一致好评,加速了贪污官员敛财的速度。在后世的电视剧里面,纪晓岚被说成是清廉的政治官员,其实李存真的同学家就有河北沧州的,祖上跟纪晓岚同一个村,清楚地知道纪晓岚是一个大贪官。而且,如果没有议罪银制度,纪晓岚要是没给乾隆交钱,根本就不可能再回到北京,非死在发配的新疆不可。就是因为这个议罪银,加速了清王朝的**。

在李存真看来乾隆绝不是明君,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昏君。不过就是因为自己出生在了好时候,所以才被称为明君。如果把崇祯放在乾隆那个位置上,朱由检会干得比他好;如果把弘历放在崇祯的位置上,怕是用不了十七年,有十七个月诺大个帝国全都怕是就会轰然倒塌。

钱谦益走后,常琨钻了进来,问李存真:“大哥,搞这议


状态提示:第卅九章 议罪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