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汉从吹牛开始>第361章 一场胜仗打没了自家的志气

随着前方捷报的传来,整个大汉瞬间陷入了一片沸腾之中。

面对着匈奴人,汉军不仅可以在阵地战中取胜,而且还能在运动战中不战而胜。

军威令匈奴人甚至不敢提刀一战。

而沸腾也是有代价的,民间开始出现了看不起匈奴的苗头。

而在朝堂上,这种表现就更加直接了。

“陛下,此番大胜匈奴,乃证明匈奴人也不过如此,先前朝廷定下的备战策略,是否可以更改一些?”

“陛下,臣也觉得理应如此。”

“陛下,臣觉得可以先把十万二十万军队武装起来,然后便将资源倾斜到其他方面……”

坐在大殿最上端的王不饿在听到这些言论的时候,也是不由的有些无语。

也很无奈。

大臣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先前王不饿鼓吹的游牧民族威胁论的确是吓到了他们,所以才能让大家不遗余力的去备战。

但现在韩信打了这么一仗,战果告诉他们,匈奴人真的不行。

而他们先前的准备,似乎有些夸张了。

全面备战的后果是什么?

是农业改革进度的推后,是各种行政命令的压缩。

原本一年就能干成的事情,现在必须要用三年甚至五年才能去完成。

因为没有资源,紧缺的资源全部拿去备战了。

所以,在一场万人规模的大战中,汉军能以自身伤亡仅仅不足百人的代价,斩杀匈奴三千余人,俘虏五千余人,缴获战马九万多匹,牛羊上百万。

就这种结果,放在谁家还能不飘起来的?

但是这些大臣们显然忘记了,汉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并不是因为匈奴太弱了。

正是因为汉国的全面备战,举国上下的重视,才逐渐的拉开了与匈奴人的差距。

而现在的匈奴,并非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的战斗力还远远没有得到释放。

“陛下,臣也觉得可以适当放缓备战,加速对农业的改革,长期备战,会让大量青壮不能生产,不利于国家的发展。”站在最前面的萧何也紧跟着开口了。

看着萧何,王不饿点了点头。

前面那些做铺垫的人,十有**是萧何安排的了。

没有内阁成员的授权,这帮人是不敢在朝会上提出这种建议的。

现在的大汉,备战才是主旋律。

农业的发展虽然说降低了速度,但也始终没有停下来。

降低的只是对铁农具的更换速度,而水渠等不需要铁料的事情还在迅速的进行着。

至于说淘汰下来的青铜武器,这些都被朝廷拿来准备铸币了。

未来的主旋律还是钱,不可能一直拿着粮食当钱来用的。

“陛下,萧侍中的话臣不敢苟同,匈奴人现在正在备战与东胡人的决战,而年初的时候他们才被东胡王狠狠的敲诈了一笔,能有这番心性的部落,大汉怎敢轻视?古有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依臣来看,这匈奴的冒顿单于虽不是越王勾践,但此番行为也是差不多的。”陈平朝着王不饿施了一礼。

然后扭头看着萧何,继续说道:“昔日月氏惨败于匈奴,不得不西迁避祸,然依旧被匈奴追至九原,以草原人的性格,萧侍中难道觉得,将来等匈奴腾出手了,还会跟大汉和声言谈吗?”

“大汉有着漫长的边境线,长城防线尚未完工,停止备战,便意味着要重修长城,否则便要在尚未完工的地方部署大量的兵力,如此,青壮又能节省多少呢?”

陈平又看向了王不饿,再施一礼,道:“臣与萧侍中的意见恰恰相反,打蛇便要打七寸,面对这种不通人性的敌人,就应该一棍子打死,不给他任何反击的机会,臣觉得朝廷应当加快备战的速度,若是可行,最好能在来年匈奴与东胡决战之际,大汉兵出草原,一举歼灭匈奴与东胡……”

王不饿欣慰的看着陈平。

不愧是朕看中的人,就连说话都是这么的霸气。

瞅瞅,一起搞定两个敌人,放眼整个朝廷,除了自己以外,还有谁敢说这句话的?

就算是吓,怕也能把他们吓个半死吧?

“灭不了!”王不饿直接开口道。

“为何灭不了呢?现在前线有战马三十四万匹,便是以最高等级去配备,也能训练近十二万骑兵,汉军的战斗力在这场仗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到时候再让月氏出兵二十万与汉军共同合击匈奴与东胡,怎么就灭不了呢?”陈平反问道。

“汉军没有远征的经验,草原又是何其的广阔,没有数年数十年的经验积累,谈何深入大漠?”王不饿直接说道。

经验只是其一,现在调动部队到东部已经有些来不及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到来年开春,然后从云中郡直接出兵,通过草原机动到东边作战。

但这一路延绵上千里,说白了,汉军虽然有了一定数量的骑兵,但是这批部队对于草原行军作战以及生活还远远没有熟悉。

匈奴人有多顽强,没有人比王不饿更清楚了。

对付匈奴人,也只能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打。

况且,王不饿要的并不是把他们打跑了就行的。

历史上汉朝打了上百年才终于打跑了匈奴人,可后面呢?

接着又来了五胡,又来了突厥,又来了蒙古人,王不饿追求的,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

但是这些事情只能自己放在心底去想一想,他没办法说出来。

毕竟那都是千百年


状态提示:第361章 一场胜仗打没了自家的志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