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汉之熵>0105:内阁

正当天下(东吴的天下)讨论的十分猛烈的时候,风暴的中心,凤眼位置的乌程侯府邸却十分的宁静。

只不过宁静的表面之下,其实也是波涛汹涌。比如,貌似谦虚谨慎、恬淡自然的孙皓,眼见着在两具石人之后没有更多的创意点子后,不免有些心急“子均,怎么没有下文了?何不趁势进一步做大?”

还真是猴急啊,你以为这玩意就那么好编了?而且,编那么多作甚?殊不知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王迪有些无奈,可又不能明说,于是强行辩解“影响可信度的第一个因素是“理解”,第二个是“重复”,第三个是“推断”。就当前东吴百姓知识水平而言,做到理解和推断实在是太难,而且,真的学会理解和推断了,也未必是件好事,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复,循环传播、重复传播。”

“哦。”孙皓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其实孙皓理解不了也很正常,这就属于轰炸式广告了,通过对消费者心理弱点的把握与利用,不断循环播放与与暗示引起从众消费行为,虽然有可能因为招至消费者的反感和不信任从而导致失败的危险性也很大(广告大师雷蒙·罗必凯曾说过“广告的效益与其播出的次数成反比”),但是,拿来对付这个时代的老百姓,问题还是不大的。

“而且,在引起官民不同群体的讨论效果之后,”王迪开始转移话题“再把精力投放在这里就没有必要了,毕竟,真正能助主公(这个时候王迪已经转变了称呼增加亲密度)成事的,已经不是这些普通的百姓和底层的官吏,而是如何让这些朝堂之上的王公大臣、世家大族真正的施以援手,换言之,就是我们能给他们怎样的利益。”

“这个元宗也明白,”提到这个话题,孙皓也很是苦恼,给钱嘛,最穷的就是他,给官嘛,人家个个都是位极人臣,朝堂之上呼风唤雨了,个别几个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而且,辅佐一个小皇帝更开心一些,更自由一些,犯不上帮你这个有主见的成年人啊“只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即便是那些看上去已经是什么都不缺的人,所以,”王迪得意的说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蛋糕做大,让所有人都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当王迪说完这番话之后,屋内所有人,孙皓、万彧、李流、罗袭都安静了下来。

“何为蛋糕?”孙皓问道。

“呃……是在下家乡的一种美食,就好比……”王迪比划了半天,不知道该如何说。

“可是蒸饼?”一旁的万彧问道。

秦汉三国时期,饼包含的内容较多,品种亦较为丰富,现在所说的面、点、糕、饼在当时基本统称为饼,与汉代各种粗硬糕点相比,三国已经有了美味的蒸饼。根据《食经》记载,三国的大厨们已经可以用面制作技术将两升面粉制作成四升发面,然后制作蒸饼。其中,上部蒸成十字形的蒸饼最贵。这里面,也就是最近几年官运亨通的万彧接触的比较多一些,孙皓,吃的次数不多,所以,一时没有想起来。

“对对!正是这蒸饼,”王迪狠狠瞪了旁边小声嘀咕“我怎么没听过蛋糕”的李流一眼,十分感激万彧的解围“把这个蒸饼做大做强,则可以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从而助主公登上皇位。”

“如何做大做强?”孙皓想听点干货“比如这葛系和刘篡对此事最是积极,但丞相濮阳兴会甘心于将权力切割出去与他人分享吗?”

“可从官制入手,进行重新整顿划分。”王迪说道。

这就不仅仅是造王上位了,而是涉及到官制改革了,改革之中最是难办的一条,历史上那几次改革失败的,大多是和触动了旧体制的利益而导致的,比如前面的王莽改制和近代的戊戌变法,但是,在王迪看来,失败在于没有和既有利益者达成妥协,共享改革成果,如果能够尽可能的满足所有人的胃口则官制改革,未必不能成功。

“如果将朝堂之上比作一大块蒸饼的话,整体划分就是要把当下中央政体切分为政事、军事和监察三块,具体来说,葛系与刘篡,还有文彬,就是要和濮阳兴、张布吃政事这一块。”

“那如何更细致的划分呢?”万彧饶有兴趣的问道。

“成立一个新体制机构,名曰内阁。”王迪厚颜无耻的说道。

内阁,西方有,中国古代也有,不过出现的时候比较晚,明朝,取代的是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殿阁大学作侍从顾问,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和南书房、军机处很相似)。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皇帝们太懒),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下属机构。但是,明朝内阁首辅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因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批红。按照太祖时期或者成祖时期的模式的话,濮阳兴恐怕会一刀把自己给剁了,更别提辅佐孙皓


状态提示:0105:内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