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宋的变迁>151章朝臣群像

自天禧四年六月寇准被罢相后,大宋朝廷文武大臣更换了不少,刘娥逐渐把持了朝政。

大宋朝廷的政治体制颇为怪异,行政和军政分别为政事堂和枢密院节制,合称东西两府,而财权归属于三司(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

宋廷的三省六部制不过是徒有虚名,吏、礼、兵、工、户、刑部的尚书皆为加官之虚衔,六部官员皆为闲官,纯属修养和贬官的性质。

吏部的主要职权被审官院代替,礼部仅仅保留了贡举的职责,宋廷另设礼仪院行使职权。

兵部完全是个空架子,大宋最高军事机构为枢密院,有调兵的权力和高级武官任命之权,而三司负责禁军和厢军的后勤物资、武官升迁则归属于审官西院

统兵权则在三衙(殿前司、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三个衙门),三衙对全天下的禁军有训练、统领之权力,三衙直属皇帝,不归枢密院节制。

工部的职权基本是三司盐铁司和户部司行使;刑部还有些职权,但主要的刑罚审核职责也被审刑院接替。户部就不必提了,三司已经全部代替;

而三司是个庞大的机构,由户部、度支、盐铁合称为三司,一般设正使一人,副使三人,分掌三部,从苏州调任的孙冕便是掌控户部。

户部管收税及修筑营造,度支管支出,盐铁司规模最大,掌矿场、盐政、铁及各类官营工坊。

再说说地方官制,表面上来看有路、州或府、县sān_jí,路有转运司(主掌税赋)、提点刑狱司(掌刑狱复核)、提举常平司(管常平仓)

而实际上某某路与州府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路有监督州府之权,却无管辖之权,甚至某些转运使的官衔和地位远不如知州或是知府,所以实际上大宋只有州和县两级政权机构。

...........

此时的皇后刘娥权欲心甚重,为掌控朝廷军权,趁着赵恒糊涂之际,她提拔几个亲信充任了三衙管军大将,掌握了朝廷的军权。

统兵的三衙除了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蔚昭敏之外,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冯守信、殿前司都虞侯夏守恩、侍卫马军司都虞侯刘美都是刘娥的亲信,她这一手可真是厉害。

侍卫马军司刘美却是个大笑话,他原名龚美,本是川蜀之地的小银匠,与皇后刘娥早年成婚,后来夫妇俩来到东京城谋生,

到了京师之后,龚美因生计艰难,打算将刘娥卖掉,再嫁他人。

时宋太宗第三子韩王赵元休(后改名赵恒)的指挥使张耆(此时还叫张旻,公元1025年改为张耆)将刘娥推荐给韩王,赵元休一见刘娥,大为喜爱。

宋太宗闻听皇子与出身微贱且来历不明的民间女子厮混,大怒,令赵元休将刘娥赶出王府。

赵元休不敢违抗父亲之命,又难舍刘娥,遂将刘娥秘密安置在张耆家中,不时私会。

张耆见刘娥是皇子极爱之人,侍奉她甚为谨慎小心。为避嫌,张耆从此不敢回家居住,在外面另选了一处宅子安身。

后太宗驾崩,太子赵恒济生大统。即位后,赵恒才将刘娥接入宫中。

刘娥后来与龚美兄妹相称,龚美才改名为刘美,刘娥对这前夫也是颇为关照,先是做媒让钱惟演的妹妹嫁给了刘美,生下了刘从德。

后来又让刘美从军,一直升迁至侍卫马军司都虞侯,按照职务来说,这是马军司第三把手。

而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俶子,钱俶纳土归宋后,他也来到了东京城。

自从他把妹妹嫁给了刘娥,便成了皇后的亲信,紧跟刘娥十几年,也是一路升迁,先是任知制诰,又升为翰林学士,再后来与丁谓勾结同为后党一员,升为枢密副使。

再说当初收留刘娥的指挥使张耆,如今也是平步青云,为武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出判陈州。

刘娥的这几个亲信,包括身边的什么罗崇勋、皇甫继明等內侍无一人不是钱、权欲熏心之辈,尤其是张耆,那敛财之法令人喷饭,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朝堂上刘娥也安插了不少亲信,天禧四年六月之后,政事堂本是丁谓和李迪同为宰相,结果这二人尿不到一壶,共事不久纷争不断,丁谓遂独断专行,私下任命官员而不通过李迪。

李迪本就看不惯丁谓,且个人恩怨是私事,官员的处分调动事关国体,李迪按捺不住了,愤然道:“迪起布衣至宰相,有以报国,死犹不恨,安能附权幸为自安计邪!”

天禧四年十一月,李迪在崇政殿外当众臭骂丁谓是奸佞之臣,举起笏板在崇政殿外便要揍丁谓。

病患缠身的赵恒不胜其扰,他令翰林学士刘筠起草诏令,将他们双双罢相,李迪出知郓州,丁谓出知河南府,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丁谓脸皮极厚,翌日还入朝隆恩。皇帝责问他们的相争,丁谓以受害者的无辜口吻回答道:“非臣敢争,乃是李迪辱骂微臣,微臣还望替陛下分忧,岂会与他一般见识。”

此时的赵恒已是病得糊涂之极,加之刘娥一吹枕边风,便又令翰林学士刘筠拟诏令丁谓复相。

可刘筠平日便看不惯丁谓结党营私,收受贿赂,他向官家奏曰:“陛下,奸人用事,安可一日居此!”然后愤然离职。

赵恒无奈,又令已升为翰林学士的晏殊拟诏,晏殊本就是个太平官,自周怀政事发后,更是夹着尾巴做人,皇帝的命令他哪敢不听,于是丁谓又复为政事堂宰相。

一同被晋


状态提示:151章朝臣群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