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每天的这个时段一样,薛余给妈妈放上一曲循环播放的萨克斯曲子《回家》。
然后,坐在她床前,开始用跟爸爸学来的手艺,捏着泥人,嘴里还不忘记跟妈妈聊着天。
他认为捏泥人,是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特别接地气的艺术。
当年他第一次发出这种感慨时,爸爸笑了:
“什么东西倒你小子嘴里,准跟艺术有关!”
此时的薛余,跟妈妈自言自语的聊起了这个话题,聊着聊着,也深深的沉浸在回忆当中。
不是这样的,薛余觉得,当时手里的这种艺术当然就是捏泥人了。
他从小就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在其他孩子在玩的时候,他却喜欢和爸爸经常往城外去玩,细细地感悟大自然的魅力。
那个时候,他好羡慕能在农村里,在爷爷奶奶家度过了无数的寒暑假的同学。
每每刚刚开学的时候,从农村回来的同学,就无比自豪的跟薛余讲述着那里的故事。
冬天他们会在院子里堆起大大的雪人。
而到了,春夏那里的孩子们会在偌大的院子里追逐蚂蚱蝴蝶。
秋天他们总是会吃到野生的水果。
薛余认为,这些有这样农村爷爷奶奶的同学,才有这样的老家,才让他承载了如此多的欢乐与回忆。
可当薛余把这样的话说出来时,同学们却往往并不赞同。
他们认为,在众多娱乐项目中,他们最羡慕的,也最喜欢的,却是薛余手里捏出的泥人。
其时,薛余那个时候,在学校里,所谓的捏泥人,只不过是他从屋子外面找几个大土堆。
然后,他上去浇上水,接着,坐在土堆上,开始天马行空地塑造各种抽象的动物植物还有人物。
虽然每次捏出的泥人比例都很不协调,但是薛余及同学们,却将它们当成了最好的宝贝。
薛余会带领着同学在太阳下晒干他捏的这些泥人们。
而且,薛余最自豪的,也是爸爸没有教他的,属于无师自通,青出于蓝而且胜于蓝的,就是薛余会用五颜六色的花朵,企图给这些泥人上色。
还别说,有时候,这种创意,还真的很成功。
“但是,妈妈,我却因为这些欢乐,往往忘乎所以的把自己搞的浑身是泥,或是再也洗不出来的衣服上的各种花草颜色,也没少挨您的揍!”
叙述到这里,薛余笑了起来,边说,边拍了拍妈妈的手臂。
薛余突然想起一件事,忍不住笑了起来。
原来,他因为泥人还做过很多危险的事情。
那个时候还是在平房住的时候,有一次,他在捏完泥人后,碰巧看见妈以在做饭。
火花从泥制的炉子里冒出来,他灵机一动,想着如果把他的泥人扔进炉子里,他们就会像陶瓷一样被烧制地更加坚固了。
他当时还为自己拥有这么聪明的想法窃喜着,自以为发现了陶瓷的制作方法。
于是,他立马行动,将他的一堆泥人扔进了炉子里。
只可惜,他扔进炉子后就将这件事忘在脑后了。
接下来,薛余在院子里又逗起了小狗。
直到大约两个小时后,厨房里发出了砰砰爆炸声。
街坊邻居都闻声赶了过来。
这时候薛余才发现,原来他的泥人在炉子里,是可以爆炸的!
所幸没有伤到任何人。
原来陶瓷并不是这样烧制的呀,经过爸爸的一阵教训,薛余当时的心里一阵阵难过。
但是他对捏泥人的热爱依旧。
心里想,我还是会一直会继续努力捏泥人的,直到可以制作出一件活灵活现的泥人。
说起自己与爸爸捏泥人的事,还真有妈妈好多不知道的事情。
其实,既便把捏泥人当成是一种欢乐,也是有坎坎坷坷的。在薛余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中,曾发生过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就像一枚绚丽的贝壳,珍藏至今。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一次美术课,老师说这节是手工课,听说要做手工,大家兴奋极了,宛如出笼的小鸟,振臂高呼。
然后,老师点名让薛余为大家捏个泥人形象。
他照着一位同学的模样,一一捏起来。
当时的薛余不知怎么,就是笨手笨脚的,捏的泥人不是歪嘴巴,就是没眼睛,怎么也不像爸爸平时教自己捏的那些漂亮的泥人。
同学们看了薛余的“大作”都哈哈大笑起来。
此时的薛余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突然,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薛余的面前,抬头一看,原来是美术老师!
他拿起薛余的作品,瞧了瞧,说:
“不怎么好看嘛!”
听了老师的评价,薛余再也忍受不住了,趴在桌上“哇哇”地哭了起来,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从眼眶中掉落下来。
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老师抚摸着薛余的头,严肃地说:
“薛余,你也太脆弱了,连这样一点挫折也承受不住。这只是我对你的一次考验。换句话说,这是你妈妈拜托我对你进行的考验,让他学着坚强一些。否则,长大后走出社会,你又怎么去面对眼前那更大的挫折和失败呢?”
老师的一番话犹如一盆冷水浇醒了薛余。
他擦干了泪水,收拾颓丧的心情,继续捏起了泥人。
正所谓从痛苦中拾回教训是人生一大宝,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
他相信,当当再次面对失败和挫折